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重點是不同的嗎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教育的重點是不同的嗎?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或者是照搬別人的成功經(jīng)驗,其實這樣做是不行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事物的了解和需求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是教育的個體,不能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或別人的經(jīng)驗,今天我們就聊聊不同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問題,一起看看。
孩子0~1歲
孩子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他體驗著希望的實現(xiàn)。
教育重點:
讓孩子信任我們。給孩子足夠的愛,滿足孩子基本的需要,渴了、餓了、生病了,我們要及時地給予照顧。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的品質(zhì),它能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不相信周圍的世界。
給家長的建議:
父母再忙也要全力關(guān)注、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2—3歲
孩子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性,克服羞怯感和疑惑感,他體驗著“意志的實現(xiàn)”。
教育重點:
幫助孩子養(yǎng)成生活自主的能力。
2歲左右的兒童開始了自主感,他們堅持自己喝水進食,自己去廁所,他會反復用“不”來反抗外界的控制。此時是父母絕不能錯過的放手和規(guī)定行為的好時機。
既支持孩子自主自立,同時又要教他規(guī)矩。達到這樣的平衡才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
自主感沒有發(fā)展起來的孩子可能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因為不能勝任而有羞愧感。
給家長的建議:
1.管住自己的手,絕不能代替孩子做他們已經(jīng)能夠做的事情。
2.耐心地指導孩子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制定必要的行為規(guī)范,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孩子4~6歲
孩子的發(fā)展任務是獲取主動感,克服內(nèi)疚感,他體驗著“目的的實現(xiàn)”。
教育重點:
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養(yǎng)成主動性。
學齡前兒童繼續(xù)發(fā)展獨立性,開始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性,不能完成想要完成的事情,會產(chǎn)生內(nèi)疚和自責感。
如果成人譏笑孩子的獨創(chuàng)行為和想象力,那么他就會逐漸失去自信心,缺乏自己開創(chuàng)生活的主動性,將來他們更傾向于生活在別人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里。
當兒童的主動感強烈時,他們就有了“目的”的品質(zhì)。
給家長的建議:
1.讓孩子參加各種室內(nèi)外活動,發(fā)展愛好,鼓勵他們主動探索的精神。
2.孩子要積極主動地做事時,千萬別因為怕他做不好而阻止他。
孩子7—12歲
孩子的任務是獲得勤奮感而克服自卑感,他體驗著“能力的實現(xiàn)”。
教育重點:
幫助孩子獲得勤奮感,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通過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繼續(xù)發(fā)展自信心。如果孩子沒有受到鼓勵和表揚,他可能會有自卑感。孩子對事情有掌控感,對承擔的工作任務充滿信心,他們因此會獲得“能力”的品質(zhì)。
給家長的建議:
1.堅持讓孩子在家里管理自己,養(yǎng)成主動幫助做家務的習慣。
2.支持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其他各項活動。
3.千萬別代替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免助長他的依賴和惰性。
溫馨他提示:我們作為家長只有明白了孩子在不同階段對事物的認知和了解情況,才能更好好的與孩子相處,只有了解了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今天和寶爸寶媽們分享了十二歲以前的不同年齡段的教育重點,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得到家長的認可,更希望那些年輕的寶爸寶媽能從中明白教育孩子的方法,吧孩子教育的更好。
-
兒童心理不健康有哪些表現(xiàn) 如何判斷兒童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一個人的精神、活動、心理素質(zhì)的正常情況,而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兒童因為很多原因而出現(xiàn)心理不健康的情況,那么兒童
-
盤點對孩子有致命傷害的五種傷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們的陪伴是十分重要的。父母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忌不要對孩子實施冷
-
孩子犯錯 家長應該怎樣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當孩子犯錯之后,有的父母會對孩子指責有加,有的父母則是對孩子溫柔相待?梢哉f,父母
-
寶寶有哪些飲食禁忌事項大家平時需要注意孩子的身體,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孩子的營養(yǎng)問題,平時大家需要注意合理的進行保健,尤其是自幼兒,更
-
孩子自卑怎么辦?試試這幾招吧!人與人之間總是會存在著差異,有差異就會有比較,在這些比較之下,有的人就會產(chǎn)生自卑的心理。孩子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是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