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長60%為孩子活!如何做家長?
“海淀區(qū)在校中小學生有22萬多人,在幼兒園學前教育的兒童有將近5萬人,在他們身后是20多萬個家庭,40多萬名父母和上百萬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日前,海淀區(qū)教委主任孫鵬在談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guān)系時表示,孩子的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教育單方面努力的結(jié)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者形成合力,才能使孩子更健康、更愉快地成長。
對于家庭教育目前的狀況,孫鵬主任表示,家長的學識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確實有很大關(guān)系,但就個體而言不能畫等號。因此,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shù)。有些家長說不出來,但是做得出來;有些家長能說出來,未必能做出來,而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復雜性。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孫鵬表示,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學校教育在做什么。有些家長不太了解學校的工作,這樣他對子女的教育就會與學校教育不同步、不協(xié)調(diào)。“社會矛盾造成了家長的焦慮,一部分家長和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乃至同政府之間的對立,實際上是一種叛逆或者一種心理的不平衡。”
造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同步的現(xiàn)狀,還有學校教育的因素。教育起碼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叫有教無類,這是前提,作為教育應(yīng)該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的服務(wù)。第二是因材施教。在前兩者的基礎(chǔ)上才能有第三個目的——人盡其才。“溫總理到三十五中考察時作出評價,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不能人盡其才,我認為主要就出在學校這個中間教育環(huán)節(jié)上。”討論其原因,有人認為是中國大班制教育所致,但試想,如果我們真做到了每個班20余人、10余人的時候,就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嗎?也不一定。“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工廠式加工的模式,個性實足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中被磨去了棱角,變成了基本一致的成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有社會背景,有教育體制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從教育內(nèi)部上來說,我們存在著用全面發(fā)展代替部分發(fā)展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用共性代替?zhèn)性等問題。
因此,對于家庭教育來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yīng)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要過度,包括過度放任及過度干涉。二要防止片面,不能僅以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孩子優(yōu)劣的標準,有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識也存在片面性,不能同學校教育有機協(xié)調(diào)。
花最少的時間教育最優(yōu)秀的孩子
“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家長現(xiàn)在的難處和以往大不一樣,過去三個兄弟、五個姊妹,老大不行還有老二,老二不行還有老三,F(xiàn)在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如果教不好怎么辦呢?于是家長就在教育上‘推波助瀾’。”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表示,其實,作為家長要想輕輕松松地教,就要學會“抓大放小,克服圈養(yǎng)”。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可以操作,家長什么都包辦,孩子反倒學不好。此外,“圈養(yǎng)”也是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很嚴重的問題之一,很多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只有學習,其他事情都不參加,這樣孩子很多東西就學不會,因為他只是在讀書、在考試、在做作業(yè)。如何抓大放小,讓孩子快樂成長呢?第一件事,幫助孩子會學習,第二件事就是讓孩子懂事、負責任。如何達到這兩個目標呢?就是要把良好的學習習慣落實在學習過程中,抓過程,提升結(jié)果;要把做人的良好習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培養(yǎng)人。
海淀區(qū)教委孫鵬主任也建議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標準衡量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身為家長,如果屬于事業(yè)成功者,就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須達到或超過自己的水平;假設(shè)家長的人生還存在一定缺陷,也不能把孩子當成彌補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補品——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不得以說教者的身份對待孩子。教育界有一個“潛規(guī)則”,就是蹲下來和孩子眼睛平視地說話,成人不應(yīng)該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向下和孩子說話,讓孩子仰頭看你,這本身在人格上就是不公平的。
對于家庭教育目前的狀況,孫鵬主任表示,家長的學識文化水平和家庭教育確實有很大關(guān)系,但就個體而言不能畫等號。因此,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shù)。有些家長說不出來,但是做得出來;有些家長能說出來,未必能做出來,而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復雜性。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孫鵬表示,作為家長,一定要知道學校教育在做什么。有些家長不太了解學校的工作,這樣他對子女的教育就會與學校教育不同步、不協(xié)調(diào)。“社會矛盾造成了家長的焦慮,一部分家長和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乃至同政府之間的對立,實際上是一種叛逆或者一種心理的不平衡。”
造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能同步的現(xiàn)狀,還有學校教育的因素。教育起碼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叫有教無類,這是前提,作為教育應(yīng)該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公平的服務(wù)。第二是因材施教。在前兩者的基礎(chǔ)上才能有第三個目的——人盡其才。“溫總理到三十五中考察時作出評價,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不能人盡其才,我認為主要就出在學校這個中間教育環(huán)節(jié)上。”討論其原因,有人認為是中國大班制教育所致,但試想,如果我們真做到了每個班20余人、10余人的時候,就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嗎?也不一定。“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工廠式加工的模式,個性實足的孩子在學校教育中被磨去了棱角,變成了基本一致的成品。”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有社會背景,有教育體制的問題,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從教育內(nèi)部上來說,我們存在著用全面發(fā)展代替部分發(fā)展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用共性代替?zhèn)性等問題。
因此,對于家庭教育來講,家長在教育子女時應(yīng)注意兩個問題:一是不要過度,包括過度放任及過度干涉。二要防止片面,不能僅以考試成績作為判斷孩子優(yōu)劣的標準,有的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識也存在片面性,不能同學校教育有機協(xié)調(diào)。
花最少的時間教育最優(yōu)秀的孩子
“中國的家長60%基本上是為孩子而活,而且活得很難,家長難、孩子難、老師難。家長現(xiàn)在的難處和以往大不一樣,過去三個兄弟、五個姊妹,老大不行還有老二,老二不行還有老三,F(xiàn)在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如果教不好怎么辦呢?于是家長就在教育上‘推波助瀾’。”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表示,其實,作為家長要想輕輕松松地教,就要學會“抓大放小,克服圈養(yǎng)”。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可以操作,家長什么都包辦,孩子反倒學不好。此外,“圈養(yǎng)”也是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很嚴重的問題之一,很多家庭對于孩子的教育只有學習,其他事情都不參加,這樣孩子很多東西就學不會,因為他只是在讀書、在考試、在做作業(yè)。如何抓大放小,讓孩子快樂成長呢?第一件事,幫助孩子會學習,第二件事就是讓孩子懂事、負責任。如何達到這兩個目標呢?就是要把良好的學習習慣落實在學習過程中,抓過程,提升結(jié)果;要把做人的良好習慣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培養(yǎng)人。
海淀區(qū)教委孫鵬主任也建議家長,不要以成人的標準衡量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水準要求孩子。“身為家長,如果屬于事業(yè)成功者,就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須達到或超過自己的水平;假設(shè)家長的人生還存在一定缺陷,也不能把孩子當成彌補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補品——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一個很大的問題。”另外,不得以說教者的身份對待孩子。教育界有一個“潛規(guī)則”,就是蹲下來和孩子眼睛平視地說話,成人不應(yīng)該站在自己的高度上向下和孩子說話,讓孩子仰頭看你,這本身在人格上就是不公平的。
相關(guān)文章
-
懷孕之后真的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嗎在懷孕之后我們大家都知道,很多女性朋友們都是變得小心翼翼的,尤其是在飲食方面感覺有些東西是不可以吃的,吃了以后可能會影響
-
哺乳期發(fā)生乳腺炎如何治療在哺乳期的時候,有些女性十分不注意自己的乳房衛(wèi)生,特別在產(chǎn)后有不進行試戴乳罩的習慣,這樣時間一長很容易招致局部衛(wèi)生不潔,
-
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孩子的可愛之處有哪些呢?小寶貝們出生之后,我們的媽媽的每天都圍著孩子轉(zhuǎn),整個人都特別的累,但是看著可愛的孩子,我們會感到
-
媽媽接生遇到男醫(yī)生尷尬怎么辦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是會遇到很多尷尬的事情,而既然想要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人們就要想辦法來進行克服,尤其是比較常見的事情就是男醫(yī)
-
男人什么時候生育胎兒最好每個人都很想要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在要孩子的事情上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因此大家對男性要孩子的生育年齡更是要去做好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