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做“情緒抹殺型”
孩子哭鬧,父母是嚇唬孩子。如果家長用恐嚇或者賄賂的方法管孩子,孩子最終學到的將是理性與人性不和諧的方法。
“你只管好好讀書,其他都別管”、“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很多中國父母常把這樣的話掛在嘴邊。它隱含了一個訊息:孩子是自己的“產品”,應該聽命于自己,還不能有情緒。美國某博士將這類父母歸為“情緒抹殺型”。
為了研究情緒是如何影響孩子一生的,博士在36年里,調查了3000個家庭,后來又對兒童跟蹤調查了10年。博士將父母分為兩種類型,即“情緒抹殺型”與“情緒管理訓練型”。“情緒抹殺型”父母尤其無法容忍孩子有負面情緒。比如,孩子哭時,他們會大聲喊“停”,強迫孩子憋著,甚至還嚇唬說:“再哭,就送你上幼兒園。”有些家長則喜歡用獎勵來誘導孩子的情緒,如“只要不哭,就買冰激凌吃”。當所有的恐嚇或賄賂都無法管住孩子時,家長還可能動手。“這只能導致一種結果,孩子無法從成熟的大人那里,學到有關人性與理性相和諧的辦法。”韓國趙某在與博士合著的某一書中這么說。
“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則截然不同。他們會給孩子解釋情緒的不同種類,并幫助其認識到自己正在經歷何種情緒?匆姾⒆涌蘖,這類父母克制自己不動怒,關心地問“媽媽見到你哭,很心疼”。這會讓孩子知道,媽媽很在乎自己,能增加親密感。然后問“你為什么哭呢”,讓孩子有表達情緒的機會。最后說“你這么哭,會影響到別人,可能不太合適”,告訴孩子明確的行為界限,同時也達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心理學專家曹教授告訴記者,親子之間良好地溝通,才能培養(yǎng)出情緒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歲以前,要盡可能多地給他們正面教導。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實說:“爸爸媽媽也會吵嘴鬧脾氣,不過馬上又和好了。”如此這般,孩子會覺得父母和自己一樣,增加親子間的親密感。
博士指出,中國父母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吝嗇于表達“愛”,而過分強調“失望、憤怒”,造成孩子從父母處獲得的多是批評,缺乏表揚和肯定。而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父母要學會多用“我”傳達法。比如,兩個孩子打起來。父母不能說:“你怎么又和別人打架?”或“不是告訴過你不能打人嗎?”這會激發(fā)孩子的逆反情緒。正確做法,先說“我聽說你打小朋友了。小時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過架,還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緒緩和,再說:“能告訴我,為什么打架嗎?”
還有一個辦法可以幫助家長解讀、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緒,就是“鏡像式反應法”,簡單說就是重復。比如小孩鬧脾氣、哭了,父母不妨說“哦,你很生氣呀”、“是的,心情確實不好”,如此一般,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情緒被父母認同,漸漸安心。
-
藍光最傷寶寶眼睛天氣冷了,許多媽媽在給寶寶洗澡時會打開浴霸。但近日一則新聞,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陜西一個寶寶在浴霸下洗澡2個月后,竟然失明
-
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怎么辦?新生兒腹瀉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腸胃道疾病,又稱新生兒消化不良及新生兒腸炎。
-
安撫哭泣嬰兒試試10個小妙招面對哭起來沒完沒了的小寶寶,新手媽媽們常常手足無措,不妨試一試下面這些方法,或許會有幫助哦。
-
新生兒的眼睛為什么怕光新生兒出生時要經過母體陰道,母體陰道內的分泌物會浸入新生兒的眼睛里,如果陰道分泌物中有細菌,就可導致新生兒的眼睛患玻王女
-
新生兒皮膚護理的兩大誤區(qū)在新生兒護理當中,最容易出現(xiàn)誤區(qū)的就是新生兒皮膚護理。在新生兒皮膚護理中,爸爸媽媽不能一味的根據傳統(tǒng)思維,需要按照孩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