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認識一下孩子的移情能力
家長和學校的責任不是教出一個好人,也不僅僅是制造成功人士,而是應(yīng)該教會孩子善良、慷慨、憐憫和樂于助人等優(yōu)秀品質(zhì),讓孩子學會相互理解、欣賞、交流的能力,而這些,都和孩子的移情能力無法割舍。
生活現(xiàn)場:
場景一:家里來了小朋友,媽媽讓軒軒帶著妹妹在一邊玩玩具,看見兩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家長們就放心地坐到沙發(fā)上開始聊天了。可是不一會兒就聽見孩子哭了起來,過去一看,原來是朋友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正坐在地上哭呢,軒軒卻沒有任何表示,仍然在一邊玩自己的玩具。媽媽很生氣,對軒軒說:“妹妹摔倒了,你怎么都不拉她起來?”軒軒很理直氣壯地回答:“又不是我推的,她是自己摔倒的,干嗎要我拉?”
場景二:奶奶帶著軒軒出去散步,回來的時候軒軒不愿意走,一定要奶奶抱。抱著他走了一段路后,奶奶累得氣喘吁吁的,就對軒軒說:“奶奶抱不動了,你自己下來走好不好?”軒軒緊緊地抱住奶奶的脖子說:“不嘛不嘛,我不要自己走,就要奶奶抱嘛!”
對軒軒的這些行為,媽媽有點搞不明白了,是什么造成了軒軒的“任性”和“冷漠”呢?
專家解析:軒軒的問題在于缺乏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共鳴,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缺乏“移情”能力。小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時候也是他們“自我”概念的發(fā)展時期,所以他們還不太會理解別人的想法,也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fā),更不懂什么是體會別人的感受。孩子們只知道“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不舒服”,并不會因此推斷:“別人也會因為這件事情不舒服”。
在孩子的移情能力還沒有得到發(fā)展的時候,他就難以識別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難以獲得與他人相近似的情感體驗,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應(yīng),當然就不會出現(xiàn)同情、助人的行為。軒軒的問題就出在這兒,他缺少移情能力,因而對他人的情感狀態(tài)表現(xiàn)出淡漠和任性的反應(yīng)。
了解孩子感覺“遲鈍”的原因,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他們不友好的語言和行為。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他還是需要我們告訴他,其他人是有感情的。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不允許其他人傷害到他,但他同樣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傷害別人的舉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他,我們希望他能夠?qū)捜荽蠖炔⑶矣焉频貙Υ。當然,對孩子來說,我們的行為遠比我們的語言更為重要,就如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的其他正向行為一樣,正確地給孩子展現(xiàn)你的移情能力,比你說任何話都有效。
什么是孩子的移情能力?
家長們可能對這個詞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很多專家早就開始關(guān)注這一特殊領(lǐng)域。對孩子的移情能力,普遍定義如下:移情又被稱為感情移入,是由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引起,并與之相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共鳴情感反應(yīng)。通俗地講,移情是指個人想象自己處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動的能力,即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
專家們對孩子的移情反應(yīng)是屬于認知過程還是經(jīng)驗公式的延伸做出了不同的辯論,由于在研究移情能力時往往要衡量很多方面,如外部表現(xiàn)、認知能力和行為特征等,因此不同的專家,強調(diào)的側(cè)重點也不一樣。
生活現(xiàn)場:
場景一:家里來了小朋友,媽媽讓軒軒帶著妹妹在一邊玩玩具,看見兩個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家長們就放心地坐到沙發(fā)上開始聊天了。可是不一會兒就聽見孩子哭了起來,過去一看,原來是朋友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正坐在地上哭呢,軒軒卻沒有任何表示,仍然在一邊玩自己的玩具。媽媽很生氣,對軒軒說:“妹妹摔倒了,你怎么都不拉她起來?”軒軒很理直氣壯地回答:“又不是我推的,她是自己摔倒的,干嗎要我拉?”
場景二:奶奶帶著軒軒出去散步,回來的時候軒軒不愿意走,一定要奶奶抱。抱著他走了一段路后,奶奶累得氣喘吁吁的,就對軒軒說:“奶奶抱不動了,你自己下來走好不好?”軒軒緊緊地抱住奶奶的脖子說:“不嘛不嘛,我不要自己走,就要奶奶抱嘛!”
對軒軒的這些行為,媽媽有點搞不明白了,是什么造成了軒軒的“任性”和“冷漠”呢?
專家解析:軒軒的問題在于缺乏對他人情感的理解與共鳴,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缺乏“移情”能力。小孩子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時候也是他們“自我”概念的發(fā)展時期,所以他們還不太會理解別人的想法,也不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出發(fā),更不懂什么是體會別人的感受。孩子們只知道“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不舒服”,并不會因此推斷:“別人也會因為這件事情不舒服”。
在孩子的移情能力還沒有得到發(fā)展的時候,他就難以識別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難以獲得與他人相近似的情感體驗,也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反應(yīng),當然就不會出現(xiàn)同情、助人的行為。軒軒的問題就出在這兒,他缺少移情能力,因而對他人的情感狀態(tài)表現(xiàn)出淡漠和任性的反應(yīng)。
了解孩子感覺“遲鈍”的原因,并不意味著可以忽視他們不友好的語言和行為。即使孩子不能理解,他還是需要我們告訴他,其他人是有感情的。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不允許其他人傷害到他,但他同樣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傷害別人的舉動,告訴孩子我們愛他,我們希望他能夠?qū)捜荽蠖炔⑶矣焉频貙Υ。當然,對孩子來說,我們的行為遠比我們的語言更為重要,就如孩子從我們身上學到的其他正向行為一樣,正確地給孩子展現(xiàn)你的移情能力,比你說任何話都有效。
什么是孩子的移情能力?
家長們可能對這個詞可能還比較陌生,但很多專家早就開始關(guān)注這一特殊領(lǐng)域。對孩子的移情能力,普遍定義如下:移情又被稱為感情移入,是由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tài)引起,并與之相一致的情緒、情感體驗,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共鳴情感反應(yīng)。通俗地講,移情是指個人想象自己處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動的能力,即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
專家們對孩子的移情反應(yīng)是屬于認知過程還是經(jīng)驗公式的延伸做出了不同的辯論,由于在研究移情能力時往往要衡量很多方面,如外部表現(xiàn)、認知能力和行為特征等,因此不同的專家,強調(diào)的側(cè)重點也不一樣。
相關(guān)文章
-
不管多累,還是家庭有多不和諧,不要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不管多累,還是家里面有多不和諧不應(yīng)該把負面情緒傳達給寶寶!
-
如何預(yù)防新生兒打嗝我們都知道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還是應(yīng)該要了解清楚,因為小寶寶在出生的時候也是非常嬌嫩的,生活中,如果是寶寶經(jīng)常出現(xiàn)打嗝的話
-
媽媽的一言一行,會給孩子帶來這些影響在家庭中,通常都是男主外、女主外,很多孩子都是由媽媽帶大的,因此在生活中,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形成孩子的行為習
-
孩子愛哭鬧,這些方法可以讓孩子快速“變臉”哭鬧可能是所有孩子的天性,而對于父母來說,則是令人煩惱的問題,特別是外出時,如果寶寶哭鬧,會讓父母感覺到很尷尬,其實寶寶
-
孩子叛逆亟需父母積極引導現(xiàn)如今,家庭里的經(jīng)濟條件、物質(zhì)水平大幅度提高,孩子們的生活愈加優(yōu)渥,孩子崇尚獨立、自由的性格愈加明顯。在這個階段,如果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