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破風傷中醫(yī)治療方法
新生兒破傷風又稱“四六風““七日風“或“臍風“。通常是在接生斷臍時,由于接生人員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紗布未經消毒或消毒不嚴密,臍部被破傷風桿菌侵入而引起。多數(shù)發(fā)生在出生后4-7天。傷風梭狀桿菌侵入臍部、并產生痙攣毒素而引起以牙關緊閉和全身肌肉強直性痙攣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新生兒破風傷的治療方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新生兒破風傷中醫(yī)治療方法。
1.風邪阻絡
主癥 有斷臍不潔史,生后數(shù)天,精神不振或躁動不安,吮乳口松,或口噤難開,頸項
強直。
次癥 大便不調,小便短赤,舌淡紅,苔薄白,指紋淡紅。
理化檢查 取臍部滲出物作厭氧菌培養(yǎng),可有破傷風桿菌生長。但本檢查陽性率不高。
辨證要點 本型為新生兒破傷風輕證,一般以哭鬧不安起病,疾病初起,可兼有表證。多啼善叫,吮乳口松是抽搐發(fā)作的先兆;口噤難開,頸項強直是臍風發(fā)作的表現(xiàn)。
治療原則 宣通經絡,祛風達邪。
方藥運用 玉真散合柴葛解肌湯加減:柴胡、黃芩、白附子、制南星、天麻、羌活、防風、白芷、葛根。口松吮乳無力,加蟬蛻、白僵蠶、川芎;發(fā)熱煩渴者,加石膏、知母;神萎嗜睡者,加石菖蒲、郁金;啼叫不安者,加白芍、黃連、龍膽草。
2.邪毒人臟
主癥 全身抽搐,苦笑面容,牙關緊閉,口撮不乳,啼聲不出,吞咽困難。
次癥 痰壅屏息,面唇青紫,汗出淋漓,或有臍部紅腫潰爛,或伴發(fā)熱,大便秘結,小便短黃,苔黃厚,指紋青紫。
理化檢查 取臍部滲出物作厭氧菌培養(yǎng),可有破傷風桿菌生長。但本檢查陽性率不高。
辨證要點 本證為新生兒破傷風重證,以內熱蘊結,肝風內動為主要表現(xiàn)。全身抽搐,苦笑面容,牙關緊閉,口撮不乳,吞咽困難,均為肝風內動之征;臍部紅腫潰爛,大便秘
結,小便短赤,舌紅,指紋紫均為熱證證象。
治療原則 解毒清熱,熄風定驚。
方藥運用 撮風散加減:僵蠶、全蝎、蜈蚣、鉤藤、朱砂、竹瀝、蟬蛻。發(fā)高熱者,加黃芩、生石膏、水牛角、黃連;大便秘結者,加枳實、厚樸、大黃(后下);痰多者,加制半夏、膽南星、枳實;抽搐頻作,持久不止者,倍蟬蛻、僵蠶,加服羚羊角粉。不能口服者用鼻飼。
3.氣陰兩虛
主癥 抽搐漸緩,口撮漸松可以張口吮乳,四肢逐漸由強直轉為柔和。
次癥 形體消瘦,肢體少動,動則汗出,神疲乏力,舌質紅絳,苔薄,指紋淡。
理化檢查 取臍部滲出物作厭氧菌培養(yǎng),可有破傷風桿菌生長。但本檢查陽性率不高。
辨證要點 本證乃邪去正衰,氣陰兩虛之候,為疾病恢復期,持續(xù)時間較長。邪去則抽搐漸緩,口撮漸松;正虛則形體消瘦,動則汗出。
治療原則 養(yǎng)陰益氣,健脾和胃。
方藥運用 人參養(yǎng)榮湯加減:人參、茯苓、白術、黃芪、五味子、麥冬、陳皮、甘草、當歸、白芍。余邪未盡,四肢仍強直者,加用撮風散;舌紅絳口干者,加石斛、沙參、麥冬;煩躁不安者,加蟬蛻、鉤藤;吮乳不佳者,加山楂、麥芽。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對新生兒破傷風治療應該有所了解了。溫馨提示,大家想了解更多關于新生兒破傷風治療方法,請登陸尋醫(yī)問藥網查詢。
-
治療破傷風有什么方法說起破傷風這種疾病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這種疾病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發(fā)生以后,確實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而且
-
破傷風的治療方法是有哪些很多人出現(xiàn)了一些很小的傷口的時候可能會不是很在意。如果這個時候受到細菌的感染,就會引起破傷風。所以我們對破傷風這種疾病一
-
破傷風疾病治療方法是有哪些呢生活中有很多人們都會被破傷風疾病所困擾,破傷風這個疾病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性也是比較大的,而且這個疾病在治愈上也是有些難度的
-
如何的有效的治療破傷風如何有效治療破傷風?這個問題在生活中也是很多人們都比較關注的,因為破傷風疾病近年來在生活中是一種高發(fā)的疾病,換成這個疾病
-
是如何有效治療破傷風如何有效的治療方法?這種問題在生活中也是很多人都比較關注的,因為破傷風疾病在生活中的發(fā)病率是比較高的,而且這種疾病一定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