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主要由腺體、導管、脂肪組織和纖維組織等構成。其內(nèi)部結構有如一棵倒著生長的小樹。
乳房腺體由15~20個腺葉組成,每一腺葉分成若干個腺小葉,每一腺小葉又由10~100 個腺泡組成。這些腺泡緊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圍,腺泡的開口與小乳管相連。多個小乳管匯集成小葉間乳管,多個小葉間乳管再進一步匯集成一根整個腺葉的乳腺導管,又名輸乳管。輸乳管共15~20根,以乳頭為中心呈放射狀排列,匯集于乳暈,開口于乳頭,稱為輸乳孔。輸乳管在乳頭處較為狹窄,繼之膨大為壺腹,稱為輸乳管竇,有儲存乳汁的作用。乳腺導管開口處為復層鱗狀上皮細胞,狹窄處為移形上皮,壺腹以下各級導管為雙層柱狀上皮或單層柱狀上皮,終末導管近腺泡處為立方上皮,腺泡內(nèi)襯立方上皮。
乳頭表面覆蓋復層鱗狀角質上皮,上皮層很薄。乳頭由致密的結締組織及平滑肌組成。平滑肌呈環(huán)行或放射狀排列,當有機械刺激時,平滑肌收縮,可使乳頭勃起,并擠壓導管及輸乳竇排出其內(nèi)容物。乳暈部皮膚有毛發(fā)和腺體。腺體有汗腺、皮脂腺及乳腺。其皮脂腺又稱乳暈腺,較大而表淺,分泌物具有保護皮膚、潤滑乳頭及嬰兒口唇的作用。
乳房內(nèi)的脂肪組織呈囊狀包于乳腺周圍,形成一個半球形的整體,這層囊狀的脂肪組織稱為脂肪囊。脂肪囊的厚薄可因年齡、生育等原因個體差異很大。脂肪組織的多少是決定乳房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乳腺位于皮下淺筋膜的淺層與深層之間。淺筋膜伸向乳腺組織內(nèi)形成條索狀的小葉間隔,一端連于胸肌筋膜,另一端連于皮膚,將乳腺腺體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組織之中。這些起支持作用和固定乳房位置的纖維結締組織稱為乳房懸韌帶或Coopers韌帶。淺筋膜深層位于乳腺的深面,與胸大肌筋膜淺層之間有疏松組織相連,稱乳房后間隙。它可使乳房既相對固定,又能在胸壁上有一定的移動性。有時,部分乳腺腺體可穿過疏松組織而深入到胸大肌淺層,因此,作乳腺癌根治術時,應將胸大肌筋膜及肌肉一并切除。
乳房大部分位于胸大肌表面,其深面外側位于前鋸肌表面,內(nèi)側與下部位于腹外斜肌與腹直肌筋膜表面。
除以上結構外,乳房還分布著豐富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jīng),對乳腺起到營養(yǎng)作用及維持新陳代謝作用,并具有重要的外科學意義。乳房的動脈供應主要來自:腋動脈的分支、胸廓內(nèi)動脈的肋間分支及降主動脈的肋間血管穿支。乳房的靜脈回流分深、淺兩組:淺靜脈分布在乳房皮下,多匯集到內(nèi)乳靜脈及頸前靜脈;深靜脈分別注入胸廓內(nèi)靜脈、肋間靜脈及腋靜脈各屬支,然后匯入無名靜脈、奇靜脈、半奇靜脈、腋靜脈等。當發(fā)生乳腺癌血行轉移時,進入血行的癌細胞或癌栓可通過以上途徑進入上腔靜脈,發(fā)生肺或其他部位的轉移;亦可經(jīng)肋間靜脈進入脊椎靜脈叢,發(fā)生骨骼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轉移。乳房的淋巴引流主要有以下途徑:腋窩淋巴結、內(nèi)乳淋巴結、鎖骨下/上淋巴結、腹壁淋巴管及兩乳皮下淋巴網(wǎng)的交通。其中,最重要的是腋窩淋巴結和內(nèi)乳淋巴結,它們是乳腺癌淋巴轉移的第一站。乳房的神經(jīng)由第2~6 肋間神經(jīng)皮膚側支及頸叢3~4支支配。除感覺神經(jīng)外,尚有交感神經(jīng)纖維隨血管走行分布于乳頭、乳暈和乳腺組織。乳頭、乳暈處的神經(jīng)末梢豐富,感覺敏銳,發(fā)生乳頭皸裂時,疼痛劇烈。此外,在行乳腺癌根治術時,還需涉及臂叢神經(jīng)、胸背神經(jīng)及胸長神經(jīng)的解剖。
也許,您會覺得這些知識太深奧了,知不知道也沒有什么用。其實不然,了解乳房的這些內(nèi)部結構,會有助于加深對乳房生理過程及病理變化的認識,能夠更好地防治乳房疾病。因此,不僅是專業(yè)人員,而且普通人也應該懂得有關乳房的知識,大家共同努力,提高乳房疾病的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