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質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本病常見于老年人,但各年齡時期均可發(fā)病。女人絕經后的骨質酥松又是另外一種說法。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指婦女在絕經期后發(fā)生的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而易于骨折的一種全身性疾病。一般多發(fā)生在絕經后10年左右,年齡在55~65歲,骨質疏松癥容易導致脊柱、髖部、腕部等部位的骨折,其發(fā)生率高、危險性大,治療比較復雜,目前雌激素缺乏被認為是引起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的主要原因,絕經后卵巢功能減退、分泌雌激素水平降低,同時伴有維生素D、鈣的攝入不足,容易造成繼發(fā)性骨丟失。
女性到了中年尤其是絕經后,最好能夠做到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以了解骨骼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骨密度的變化,從而采取防治措施;平時要多點參加戶外活動,飲食中注意多喝些牛奶和多吃點奶制品、海產品、綠葉蔬菜、干果類等,此外,還應該要注意低鹽飲食,勿攝入過量的蛋白質,少喝咖啡、濃茶等,以減少體內鈣的流失。
一旦確診為骨質疏松,要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治療,其中,激素補充治療可以減輕絕經癥狀和保持骨密度,但更年期女性使用雌激素預防骨質疏松時,一定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在明確適應癥和排除禁忌癥后,根據個體情況選用短效的、最小劑量的、天然的雌激素,并注意按時隨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