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次跟閨蜜出去吃飯,一坐下來就看著他神不定的樣子,我感覺是有事情發(fā)生的。我就去問他怎么了。他居然告訴我說是:我總是不知道我自己出門時有沒鎖門?偸歉杏X沒鎖門的樣子。之后有幾次也是這樣的。他很是擔心的問我:我這樣算是有病嗎?不知道是不是有很多人都會有這個“總會擔心沒鎖門”的問題呢?
什么是強迫癥?
強迫癥,英文為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中英比較,英文名稱能讓人更容易理解強迫癥的本質。按照英文名稱,強迫癥由兩個要素組成:一個要素是強迫性的思維,指揮之不去的念頭(Obsessive);另一要素是強迫性的行為,指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Compulsive)。
但是,即便你有無法揮去的念頭、有反復發(fā)生的特定行為,也只能說明你具有了強迫心理或強迫癥的傾向,還不能確定你患上了強迫癥。若是強迫癥,還應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伴隨揮之不去的念頭,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也因為這一點,強迫癥被歸類為焦慮癥的一種;第二個條件也是診斷是否患有心理疾病的通用考察點,即你的強迫行為是否導致你的生活產生混亂,甚至難以為繼。以前面假想情景中的小強為例:強迫思維伴生的焦慮情緒驅使他不顧撇下女友的后果,最終陷入失戀分手的困境,基本可以斷定小強患有強迫癥了。
其實,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非自愿”——雖然已經隱含在上述兩個條件中,但還是有必要單獨提一下。因為在平靜的情緒下,強迫癥患者們也和普通人一樣,并不覺得自己的想法、行為是必要的。
患上強迫癥的個體,往往會面臨精神和現實兩方面的困境;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患有強迫癥的人不在少數。據美國國家精神衛(wèi)生研究院的估計,約有兩百萬美國成年人患有強迫癥,約占美國總人口的0.7% 。考慮到強迫癥成人中約有三分之二早在孩提時代就有強迫癥端倪,而孩子們絕大多數還未得到診斷,因此患美國人中患有強迫癥的比例遠遠不止0.7% 。
強迫癥的病因:
關于是什么原因導致一個人患上強迫癥,答案仍然撲朔迷離,或者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解釋。
一些神經心理學家猜測,強迫癥的發(fā)生跟大腦血清素異常有關,雖然目前幾乎沒有可靠的研究考證出這種聯系的細節(jié),但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對強迫癥的治療確有效果,證明大腦血清素與強迫癥之間存在聯系的推測并非空穴來風。
分子生物學家Ozaki等人的研究發(fā)現,強迫癥可能是基因變異的結果;研究者還發(fā)現,強迫癥患者有關血清素傳遞的基因發(fā)生了突變。
另一項由北卡羅來納大學心理學教授阿布拉莫維茨(Abramowitz)等人發(fā)表在《柳葉刀》上的論文認為,45%-65%的強迫癥病因可以歸結為遺傳因素。
進化心理學家布拉查(Stefan Bracha)認為,強迫心理或行為具有某種進化優(yōu)勢,適度的連續(xù)檢查是一種提高警覺預防外敵的策略。心理學中有一個葉克斯-多得森定律,證實焦慮程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呈“倒U”曲線,中等程度的焦慮情緒下能獲得最高的工作效率。這個定律為進化心理學對強迫癥的解釋提供了依據。
強迫癥的治療:
按照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的意見,治療強迫癥的方法是:心理療法、精神藥物,或者二者兼施。
在治療強迫癥的心理療法中,首推認知行為療法。這種療法通過特定程序指導患者掌握思考、行為或者應對情景的方法,幫助患者減少焦慮,進一步減緩強迫念頭或行為。如果只針對強迫行為,那么不妨采用效果樂觀的暴露療法,即在治療時讓患者在與現實盡可能一致的情境下產生恐懼反應,并體驗到所恐懼擔憂的事并沒有發(fā)生,如此反復,逐漸讓患者的恐懼反應降低到正常人水平。
當強迫癥狀比較嚴重時,必須考慮服用精神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是一種抗抑郁藥物,對強迫癥也具有顯著療效。但是,用抗抑郁的藥物治療強迫癥見效慢,一般需要10-12周方有效果,而且可能會產生頭疼、眩暈、困乏等副作用。有時,醫(yī)生也會開出抗焦慮的藥物來治療強迫癥,這些藥物對強迫癥能迅速起效,不過專業(yè)的心理治療師一般不會建議長期服用。
在強迫癥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自助和互助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一般情況下,被確診患有強迫癥會讓人感到“丟人”,產生不愿見人的想法。此時,親朋的鼓勵能夠幫助患者對醫(yī)生和治療方案充滿信心,堅持接受專業(yè)治療。另一方面,患者本人也有必要“強迫”自己接受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調節(jié)飲食、參加體育鍛煉、積極與醫(yī)生溝通病情等等。這些措施能有助于堅持接受治療,也有助于治療結束后減少復發(fā)的概率。其實,在各類精神疾病中,強迫癥并不難治,隱瞞或無知才是大忌。如果小強能做到坦誠面對,了解相關知識,向女友直說自己的困苦,得到女友的理解和鼓勵并接受專業(yè)的治療,那么生活回到正軌并非難事。
看了以上的講述,是不是你就不會再過度的擔心自己的“患病”情況了呢?其實并不是你“有病”了,而是你自己患上強迫癥,適當的心里指導和治療是會使你的強迫癥有所好轉的。但是也需要你自己放寬心,不要給你自己施加太大的壓力。愉快的生活才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