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的偏方有哪些?脾虛是指由于脾氣虛損引發(fā)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證。脾虛包括脾氣虛、脾陽(yáng)虛、中氣下陷、脾不統(tǒng)血等證型。主要是因?yàn)轱嬍呈д{(diào)、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導(dǎo)致。那么,脾虛有哪些偏方呢?趕緊來(lái)看看吧!
1、脾胃氣虛,不思飲食。用人參一錢(qián)、白術(shù)二錢(qián)、茯苓一錢(qián)、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棗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飯前溫服。此方名“四君子湯”(按:各藥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2、小兒蒸熱(脾虛人瘦,不思飲食)。用白術(shù)、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加姜棗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3、脾虛脹滿(脾氣不和,冷氣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術(shù)二兩、桔皮四兩,共研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飯前服,木香湯送下。此方名“寬中丸”。
4、脾虛泄瀉。用白術(shù)五錢(qián)、芍藥一兩,共研為末,加米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一天服兩次,冬月加肉豆蔻煨為末。 又方 : 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又方 : 用黃雌雞一保,炙過(guò),以鹽、醋涂上,煮熟吃下。
5、脾虛寒瘧( 寒多熱少,不思飲食) 。用高良姜( 麻油炒) 、干姜( 炮) 各一兩,共研為末。每服五錢(qián),以豬膽汁調(diào)成膏子,臨發(fā)病前,熱酒調(diào)服。 又方 : 上方所制的藥末,加膽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 又方 : 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兩,穿山四三錢(qián),共研為末。每服二錢(qián),豬腎煮酒送下。
6、脾虛下白(脾胃虛冷,停水停氣,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兩、炒面粉一分,共研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
7、脾虛下痢,日夜不止。用野雞一只,治凈,加桔皮、蔥、椒等五味,作成餛飩,空心吃下。
8、脾虛滑泄。用烏骨母雞事例,治凈,在雞腹內(nèi)裝入豆蔻一兩、蘋(píng)果二枚( 燒存性) ,扎定,煮熟,空心吃下。
好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