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一百歲婆婆返老還童
重慶長壽區(qū)百歲婆婆羅術珍每天自己洗衣服,打理菜園、花園、喂雞,提水上、下樓,中途不歇氣……讓人驚奇的是,羅婆婆90歲后,全身脫皮換了新皮膚,陸續(xù)長了4顆新牙,滿頭白發(fā)中長出許多青絲,當?shù)厝朔Q返老還童。
每天喂雞種菜洗衣服
羅婆婆家住長壽區(qū)晏家鎮(zhèn)晏家中學2幢頂樓。樓頂六七十平方米的空間,全被老人“開發(fā)”——左邊養(yǎng)雞,四周種了絲瓜、辣椒等蔬菜,中間種了梔子花、月季等,一派“田園風光”。
“她每天都在樓頂忙,切菜喂雞,擔水澆菜、澆花。”兒子龔遠成介紹,樓頂是羅婆婆每天主要的活動場所。早飯后,老人開始一天的“工作”——先洗自己的衣服,然后打掃樓頂。老人對幾只雞最用心,每餐吃剩的魚骨頭、肉骨頭都收起來剁碎,再拌上碎菜葉和玉米粒喂雞。說起雞,老人很得意:“都肯下蛋,蛋個兒也大。”兒媳胡廣蓉說,有一天,婆婆邊下樓邊喊:“開門嘍!”開開門,婆婆手捧4個雞蛋樂得合不攏嘴:“幺兒,你看啰,好乖喲。”
喂了雞,羅婆婆挨個給蔬菜、花木除草、施肥。
然后下樓提水澆灌。5升的塑料桶,老人每次要提半桶,中間不歇氣,她說:“半桶水還歇氣?好笑人喲!”和晚輩外出,羅婆婆從不準人攙扶。
愛喝酒吃魚主食雜糧
“要說媽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常年都喝酒。”龔遠成說,母親中午、晚上都要喝一杯,約1兩至1兩半。
“我十幾歲就開始喝酒,家釀的白酒或者是老白干。”羅婆婆說,以前干農活累了,喝口酒解乏,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下來。
羅婆婆特別喜歡吃魚,兒媳幾乎每餐都要做魚,紅燒、清蒸、水煮等,花樣翻新。“主要以清淡為主,不做麻辣的。”兒媳說,婆婆每頓要吃2兩左右的魚。“哪一頓沒得,食欲就會差很多。”
“我愛吃雜糧、粗糧,大米吃得少。”羅婆婆牙好,喜歡啃苞谷、嚼胡豆,紅苕、洋芋、南瓜等也很喜歡。全家飲食都隨她,主食以雜糧為主。2.5公斤大米,一家三口要吃十來天。
長新牙生黑發(fā)換新皮膚
龔遠成介紹,母親90歲時突然生了場病,臥床一個月后,老人全身大面積脫皮,每天起床,床單上都有層皮屑。十余天后,老人全身脫了層皮,因未影響正常生活,未到醫(yī)院診治,F(xiàn)在,羅婆婆手掌、腳掌和臉部皮膚仍光滑、細膩,和20多歲的人皮膚差不多。
羅婆婆90歲后,陸續(xù)長了4顆新大牙。“最后一顆新牙是去年長的。”老人滿頭白發(fā)中泛出縷縷青絲,尤其是頭前半部分,密密麻麻全是黑發(fā)。
羅婆婆養(yǎng)身食譜
早餐(8時左右):
滿滿一碗(中號瓷碗)面條或一碗燙飯
午餐(12時左右):
1兩至1.5兩老白干,2兩左右魚肉(很少吃麻辣魚),適量蔬菜;主食以苞谷、紅苕、洋芋、南瓜等雜糧為主,加小半碗米飯
晚餐(18時左右):
午餐差不多,除不吃米飯,酒量稍微多一點
羅婆婆養(yǎng)身經(jīng)
一:勤勞動。
堅持勞動不僅可鍛煉身體,防止器官老化,還可消磨時間。
二、不挑食。
多吃粗糧,不挑食才能保證營養(yǎng)均衡,多吃粗糧可促消化、防便秘等。
三、心態(tài)好。
不要生悶氣,要樂觀。“心情好,身體也就好。”
專家點評
大坪醫(yī)院主任醫(yī)師蔣和田稱,百歲羅婆婆長出4顆新牙,應屬智齒,俗稱“勁頭牙”。一般情況,人們二三十歲左右長智齒,羅婆婆本應長智齒的位置被其他牙占了,這些牙直到羅婆婆90歲后才逐漸脫落,4顆智齒才有了生長空間。
羅婆婆換新皮膚、長黑發(fā),蔣醫(yī)師稱:“從新陳代謝角度講,完全有可能,屬正,F(xiàn)象。”蔣醫(yī)師對羅婆婆愛勞動的生活習慣很贊賞,稱老人的飲食習慣有一定科學性——適量飲酒可活血化瘀,粗糧可幫助消化等。“可借鑒,但不必完全照搬因人而異。”
推薦閱讀: 長壽10種人和10個特征 十款日常食材減輕心臟負擔
-
老人再婚怎么處理好心理問題生活當中有很多的老年人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處理再婚這樣的事情,才能夠擁有一個非常好的心理因素的,那么有很多的老年人,
-
老人路邊摔倒 應該如何幫助老人對于我們的老年人來說,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如果我們的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我們應該如如何做才能夠給我們老年人帶來非常好的
-
老年人腰痛如何護理腰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對一些中老年人來說,腰痛的現(xiàn)象會不斷的增加,而且,很多人會出現(xiàn)腎虛,腰肌勞損,腰
-
老年人再婚有什么顧慮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黃昏戀的出現(xiàn)也漸漸被人們所接受,但是,有不少老人因為這種原因有很多顧慮,不敢再婚,因為有很多
-
老人如何掌握良好的說話方式說話聊天是日常大家都不可避免的,并且掌握適當?shù)恼f話技巧,對于改善自我心情情緒良好等都有極大幫助,特別是對上了年歲的中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