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类精品免费观看|高清无码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好爽|成人手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久蜜桃福利观看|欧美盗摄αv一区|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电影|亚洲第一社区在线观看韩国|怡红院怡春院美国|日韩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當前位置:老人頻道 > 老年新聞

京城“最貴中醫(yī)”竟無行醫(yī)資格

京城“最貴中醫(yī)”竟無行醫(yī)資格

  這一回,很多人又被一個電視節(jié)目給害慘了!

  今年2月,某衛(wèi)視臺播出“張悟本談養(yǎng)生”節(jié)目,讓張悟本迅速走紅,晉升為紅遍大江南北的“養(yǎng)生明星”。很多人拜倒在張悟本門下,聽信其綠豆能治疑難雜癥的論調,堅持每天煮綠豆水,連高血壓病人也不惜冒險,以湯代藥。

  然而,已經成為京城“最貴中醫(yī)”的張悟本并沒有行醫(yī)資格——車間工人出身,連個醫(yī)生都不是!身份存疑、學歷存疑、諸多觀點被批……眼見著“如一陣風似地興起”的張悟本很快被拉下神壇,一些民眾也不得不感嘆:全民娛樂時代,性命攸關的醫(yī)學,怎么能也一起“被娛樂”呢?

  “悟本堂”前臺牛氣依舊

  張悟本在北京的坐堂地點——“悟本堂”一度很火,號稱“300元的號排到2012年,1800元的號排到明年。”

  位于奧林匹克中心西南門西樓一層的“悟本堂”,已經看不見原來爆棚的場面。記者昨天來到這里時,發(fā)現整一層都冷冷清清,除了前臺有兩位小姐負責接待外,幾乎沒有其他人。前臺左側的玻璃展示柜,第一層最醒目的位置,放的是兩杯綠豆。此外,甘草、枸杞等被一并擺放于柜中。

  雖然此地“風光不再”,但前臺工作人員卻依然牛氣。記者以病人身份向前臺工作人員咨詢,卻被告知“你根本預約不了的,排隊預約都已經排到明年了。”

  一名李姓工作人員進而解釋說,張悟本一般每周會到“悟本堂”一到兩次,每次待上半天或者一天,一次最多看10多個病人。面對面的接觸中,他會詢問病人的病情、為病人把脈,然后提供一套食療方案。由于前來掛號的預約者太多,現在悟本堂已經停止預約了。至于何時有預約機會,屆時將會在“悟本堂”網站上發(fā)出通知,“少說也得等上兩三個月吧。”

  當記者質疑食療方法是否有效時,這名工作人員又表示,“像你這樣的高血壓、失眠、氣虛,放在我們接待的病人里面,根本就不算什么。食用一些綠豆湯,再輔以其他一些食物療法,比如多吃點小米、玉米之類的,應該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她說,來訪者中不乏癌癥晚期患者。

  “都腫瘤晚期了,用張悟本的食療方法,難道也能恢復健康嗎?”面對記者的追問,工作人員表示,食療關鍵在于堅持,一些病人之所以沒有療效,就在于沒有堅持食用。“你喝兩周綠豆湯就不喝了,那怎么會有用呢?”

  記者在“悟本堂”逗留半小時,僅看見一行4名中年男女前來預約。

  “無稽之談”扣上中醫(yī)帽子

  不得不說,在“看病貴”的當下,張悟本的話,極具煽動力:“廚房就是你家藥房”、“隔壁菜場就是最好的醫(yī)院”……張悟本所著的《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出版后,狂售近300萬冊。

  “每天一斤綠豆煮水喝,不但能治近視、糖尿病、高血壓,還能治腫瘤;生吃長條茄子就等于吃降脂藥,它不僅吸油,治療血脂黏稠,也能治腫瘤……”在書中,綠豆、白蘿卜和生茄子等普通食材經由張悟本的“解說”后,都成了能治疑難病癥的神丹妙藥。

  滬上一位退休老人在成了張悟本的“粉絲”后,每天都忙著煮綠豆水,以綠豆水代水喝。照老人所說,她是完全按書中所述操作的,煮綠豆水有講究,豆子不能煮爛,豆皮尚未綻開的時候就要關火下鍋,只喝湯,不吃豆。但老人子女卻表示擔心,“任何東西吃多了都不好,有沒有人管管這事,給個說法?”眼見著越來越多有高血壓的老人也加入喝綠豆水的行列,正牌醫(yī)生們“嚇”壞了,不得不跳出來辟謠。

  “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這可能嗎?!”醫(yī)學專家們對此不以為然。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副院長劉清泉教授對記者說,食療固然可以幫助恢復健康,但它只能是一種輔助治療的手段。合理的飲食,可以讓人少得病,但生病之后僅僅靠吃東西,就想把疾病給徹底治療好,沒有任何科學依據。“每天用幾斤綠豆熬湯?茄子要生吃?合理的飲食并不等于非綠豆、茄子不吃,而且就算吃也沒必要每天這么折騰著吃啊!”

  在劉清泉看來,時下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著實被說得過火了,一些并無醫(yī)師資質的所謂“民間高手”,在各種場合宣講健康養(yǎng)生之道,不少都是無稽之談,有些甚至達到了荒謬的程度。“有些講演者居然連中醫(yī)學的基本概念都未搞清楚。而很多所謂的養(yǎng)生方法,甚至和中醫(yī)本身毫無關系,卻被扣上中醫(yī)的帽子。”

  娛樂不該將人命當兒戲

  一手把張悟本捧紅,傳媒和出版界難辭其咎。

  播出張悟本養(yǎng)生節(jié)目的制片人表示,這檔節(jié)目其實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科普節(jié)目,雖然主打健康常識,但不是專業(yè)養(yǎng)生節(jié)目,且節(jié)目氛圍輕松,娛樂只是一種手段。

  然而在一些學者眼里,如此打“擦邊球”的說法,已經離媒體的社會責任很遠了。“娛樂無可厚非,內容可以大眾化,但不能拿人的性命當兒戲。”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姜智彬教授認為,就張悟本的一家之言,電視臺節(jié)目組固然可以聲稱“專家觀點不代表電視臺立場”,但在把專家請上講臺、推向公眾之前,媒體有必要審核專家的身份,有“質量把關”的責任。而今,一個學歷存疑且不具備行醫(yī)資格的醫(yī)學“專家”在電視上大講一些沒有根據的養(yǎng)生理論,播報媒體顯然是失職的。

  “老百姓被電視里的專家誤導,對中醫(yī)的認識產生了嚴重偏差,這對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很不利!”劉清泉認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養(yǎng)生方面的知識與信息需求迫切。但這種心態(tài)卻被某些人利用了,于是就炒作神化中醫(yī),無限擴大中醫(yī)作用。“得病后一定要去正規(guī)醫(yī)院醫(yī)治,這是常識!”劉清泉強調,中醫(yī)確實有健康養(yǎng)生的作用,但其根本還是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