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靜坐養(yǎng)生法
中國古代文人修習靜坐養(yǎng)生法的很多,均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疾病纏身,他在服藥治療的同時,堅持靜坐養(yǎng)生,以致“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喚妻呼多不應”,以此祛病延年,終享遐齡。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記述他修習靜坐法的體會說:“其法至簡易,唯在長久不廢,即有深功,且實行二十日,精神自己不同,覺臍下實熱,腰腳輕快,面目有光。”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修習靜坐養(yǎng)生法,收效頗大,直至晚年仍精力過人。他在《看鐘》詩中說:“乘除尚喜身強健,六十登山不用扶。”年近九十時,他高興地在《戲遣老懷》詩中寫道:“己迫九齡身愈健,熟視萬卷眼猶明。”靜坐養(yǎng)生的健身效果從中可見一斑。
那么,該優(yōu)先選擇哪種靜坐法呢?禪宗修習禪定的七支坐法最為常用,老少皆宜,效果顯著,且方便易行。所謂七支坐法,是指肢體的七處要點都要放置到位之意,此種坐法又稱跏趺坐,俗稱盤足坐法。其法如下:首先,放好坐墊,雙足結跏趺而坐,也就是雙盤足。初學者如果不能雙盤,單盤亦可;驅⒆笞惴旁谟彝戎希凶鋈缫庾;或將右足放在左腿之上,叫做金剛坐。其次,脊梁直豎,使脊椎每個骨節(jié)如算盤子般相疊豎直,但不可過分用力。然后,將左右兩手放于臍下三寸丹田之前,兩手心向上,右手背平放于左手掌上,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便是禪修所說的“結手印”,此種手勢名叫“三昧印”,也就是“定印”,使人較易進入靜態(tài)。與此同時,左右兩肩稍稍張開,使之平整適度,不可沉肩塌背;頭要正,后腦稍微向后收,前顎內(nèi)收,雙目微張,似閉還開,視線隨意確定在座前3~4米處,但需熟視無睹,也可雙目微閉,收效亦佳。最后,舌尖輕舔上腭,猶如嬰兒酣睡狀,隨之便可進入靜坐狀態(tài)。
每次結束靜坐前,應摩擦兩掌,使生熱感,再以兩掌輕輕搓臉若干次,用兩手手指自前向后梳頭若干次,然后雙手疊放,掌心向里,手背朝外,置于臍下三寸處,3~5分鐘后再徐徐睜眼,離座,活動手腳。
-
夏季老人中風該怎么護理?夏季的溫度比較高,發(fā)生腦中風的概率也加大了。
-
散步時不要背著手溜達!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按照什么樣的方法來散步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啊,散
-
腿腳抽筋不都是因為缺鈣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一些腿腳抽筋的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推銷抽煙不都是因為缺鈣這種
-
中老年人遠離網(wǎng)絡游戲!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一些中老年人打游戲的這種現(xiàn)象的游戲,網(wǎng)絡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我們應
-
老年人失眠及心理調整!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xiàn)一些失眠的癥狀的,老年人失眠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