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淡”為貴 “淡”以養(yǎng)生
淡者,淡泊、淡遠、清淡、恬淡、平淡是也。古往今來,中國人對于“淡”,可謂是情有獨鐘,別有厚愛。
“淡泊以明志”,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平淡見天真”,則又是藝術的理想境界;“大羹必淡”,是品味知味的老饕們的美食之談;而“君子之交淡如水”,則又是謙謙君子們的交友之道了。有道是“燦爛之極歸于平淡”,東坡居士在給其侄兒的信中,曾將此闡釋得十分透徹: “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色彩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其實,人生中的“淡”亦是與之相通的。在痛飲了人生的三道苦茶后,自然就體悟到了“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倘若追根窮源起來,這種以“淡”為貴,“淡”以養(yǎng)生的思路,可上溯到先秦道家學說。老子即已提出“恬淡為上”、“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音樂和美食,可以使過往的行人為之駐足,而“道”的表達,卻平平淡淡像沒有味道。老子的尚“淡”觀又得到了莊子的繼承和發(fā)揚。在這位曾為漆園小吏的大思想家看來,“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既是“萬物之本”,又是養(yǎng)生之道,而“淡然無極”既是“天地之道”,也是生存的藝術了。老莊的這種以“淡”為貴的思想,后來在陶潛、王維等人的創(chuàng)作中和司空圖、蘇東坡等人的理論中得以完善、發(fā)揮,積淀在我國世世代代人民的審美、藝術、飲食、養(yǎng)生,乃至娛樂、交友等日常生活中,以巨大的張力制約著人們的生存哲學和價值取向。
相關文章
-
夏季老人中風該怎么護理?夏季的溫度比較高,發(fā)生腦中風的概率也加大了。
-
散步時不要背著手溜達!在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并不知道按照什么樣的方法來散步才能夠讓我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康的,那么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啊,散
-
腿腳抽筋不都是因為缺鈣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腿腳抽筋的這種現象的出現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么推銷抽煙不都是因為缺鈣這種
-
中老年人遠離網絡游戲!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中老年人打游戲的這種現象的游戲,網絡給我們的老年人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我們應
-
老年人失眠及心理調整!平時的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們都會出現一些失眠的癥狀的,老年人失眠啊,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大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