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中藥的時間 次數(shù) 溫度是三大關鍵
中藥服用不但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還要注意服藥次數(shù)和服藥溫度,這樣才會得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一、據(jù)介紹,服中藥的時間要根據(jù)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定。
飯后服用:大多數(shù)藥物宜在飯后服用,尤其是補益藥(如人參)、健胃藥(如補脾益腸丸)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如甘露消毒片);
空腹時服用:驅蟲藥(如烏梅)和瀉下藥(如大承氣湯)則空腹時服用較好;
睡前服用:安神類中藥應在睡前服用。
提醒:不管是在飯前或飯后服藥,都應有半小時至1小時的間隔,以免影響藥效。
二、一般來說,中藥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緩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較重、較急者,可根據(jù)醫(yī)師的指示,每隔4小時左右服藥一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藥力持續(xù),有利于更快地緩解癥狀、減輕病情。
三、大多數(shù)中藥宜乘溫服下,發(fā)汗藥須熱服以助藥力,而清熱中藥最好放涼后服用。
首先,不同的體質狀態(tài)有不同的“忌口”要求,例如身體肥胖而多痰者應少吃食肥肉、油膩、煎炸的食物;孕婦忌食狗肉、兔肉、雀肉、茄子、螃蟹等;產婦忌食杏子等。
其次,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忌口”要求,例如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水腫病人宜少食食鹽;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應少吃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又如患癰、瘡、腫、疥、痔瘡、高燒的病人,禁忌食用溫熱性的易誘發(fā)疾病的食物,如:羊肉、蝦、辣椒、帶魚、雞肉、狗肉、鹿肉等。
其三,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忌口”要求。許多藥物在服用時都要禁忌辛辣、生冷、油膩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這是共同的。但也有各自不同的情況,如在服用清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
另外,用于治療外感性疾病的發(fā)散解表藥,不與滋補藥同時服用。例如:感冒沖劑、羚翹解毒丸等不要與六味地黃丸、歸芍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十全大補丸等藥同時服用。清熱瀉火藥原則上也不與具有滋膩、溫熱大補作用的藥物同用。
-
慢病養(yǎng)護——防住三種疾病最重要隨著中老年人身體機能的慢慢退化,疾病就容易找上門來,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問題,首先要了解中老年的常見疾病。
-
年紀大了有四怕一怕久坐。不少老年人一天到晚都喜歡坐著,認為這樣既輕松又不累。
-
“適應環(huán)境”可讓老人更長壽如何延緩衰落?對于老百姓而言,有起色內外環(huán)境是唯一可做的。具體是,遵循“飲食有度、適當舉手投足、心理平衡、戒煙少酒”的原
-
男人助性小妙招 四個養(yǎng)生穴位輕按摩中醫(yī)認為,*有很多穴位,其中有些穴位通過按摩可起到助性養(yǎng)性之功效。這些穴位可以被我們稱之為“養(yǎng)性穴”。按摩是不妨一學的助
-
瘦不下來跟你的體質有關!想減租先改變體質想減肥可是怎么也都瘦不下來,這都是因為體內的酸性物質在作怪導致的,那么酸性體質和減肥到底有什么維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