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日常飲食應該吃些什么
心臟病日常飲食應該吃些什么?心臟病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巨大的傷害,大家要了解心臟病的飲食,才能及時控制好病情。下面就來看看心臟病的飲食有哪些具體原則。
心臟病日常飲食應該吃些什么?不良飲食習慣會對健康造成損害是眾所周知的事情,當歲末年初,宴請、聚餐的機會增多,因此暴飲暴食成為一種常見的“節(jié)日綜合征”。暴飲暴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它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多危害。暴飲暴食后會出現頭暈腦漲、精神恍惚、腸胃不適、胸悶氣急、腹瀉或便秘,嚴重的,會引起急性胃腸炎,甚至胃出血;大魚大肉、大量飲酒會使肝膽超負荷運轉,肝細胞加快代謝速度,膽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損害,誘發(fā)膽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會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誘發(fā)急性胰腺炎,重癥者可致人非命。研究發(fā)現,暴飲暴食后2小時,發(fā)生心臟病的危險幾率增加4倍;發(fā)生腹瀉時,老年人因大量丟失體液,全身血循環(huán)量減少,血液濃縮黏稠,流動緩慢,而引發(fā)腦動脈閉塞,腦血流中斷,腦梗塞形成。
心臟病的飲食有:
1、應吃易于消化的食物。心臟病病人由于血液循環(huán)功能減退,胃腸道瘀血、水腫,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因此,所進食物應易于消化。開始可用流質、半流質飲食,然后改用軟飯。這些心臟病的飲食是較為常見的。
2、應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適量的無機鹽,如維生素B1及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供給適量的鈣,以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鉀對心臟有保護作用,不足時引起心律失常。用利尿藥時,除補鉀外,還應注意鎂、鋅的供給。這也是心臟病的飲食習慣。
3、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能的攝入也是心臟病的飲食原則。心力衰竭時,每日蛋白質可控制在25~30克,熱能600千卡;2~3日后,蛋白質可加至40~50克,熱能1000~1500千卡。病情好轉后漸增蛋白質和熱能,但不宜太高,以免增加心臟的負荷。
心臟病日常飲食應該吃些什么?以上所說的內容就是心臟病的飲食,希望大家能對此了解。只要知道上述心臟病的飲食,就可以讓患者及時配合治療,到時就可有效地緩解病情。所以請大家謹記這些心臟病的飲食,這對患者的病情應該會有幫助。祝各位患者能與病魔抗爭到底。
-
心臟病患者可以進行哪些運動心臟病在出現之后還會造成胸悶氣短,很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平時大家需要注意疾病的出現,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調理方
-
風濕性心臟病有哪些護理措施風濕性心臟病是常見的一種心臟疾病,在得了風濕性心臟病后患者需要及時去醫(yī)院接受治療,并且做好日常的調養(yǎng),這樣才能有效的改善
-
心臟病患者在日常中的注意事項雖然心臟病是心臟類疾病中最為平常的一種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得心臟病,心臟病也存在易發(fā)人群。我們大家都知道心臟是生命
-
心臟病患者日常護理原則近些年來,在我們的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被心臟病這種疾病所困擾,但是很多的患者對于這種疾病的日常護理工作都不是特別清楚,這就
-
心臟病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什么呢?心臟病的發(fā)生給很多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很多心臟病患者悲觀的認為自己治療不好了,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其實,心臟病患者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