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絕經期,其實就是大眾常說的“更年期”在醫(yī)學上的準確表述,是指女性卵巢功能開始減退,直至絕經后1年內的一段時期,整個過程大約持續(xù)3―5年。按照女性絕經的平均年齡51歲來計算,圍絕經期通常出現在45―48歲,到55歲左右基本結束。一般來說,45歲以上的女性,當開始出現月經紊亂的現象(包括月經期延長、月經量減少、月經不規(guī)則及突然停經)時,就意味著已經進入圍絕經期了。之前大家一直把中年女性感到不適的階段統(tǒng)稱為“更年期”,其實這是不準確的,醫(yī)學上的更年期包括了圍絕經期和絕經后期的一段時間,是更廣泛的定義。
圍絕經期主要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相應減少導致的,應被看成是一種激素缺乏狀態(tài)。在這個時期,女性的卵泡數量呈折棍式下降,生育的機會將大大減少。月經紊亂(月經間隔長、月經不規(guī)則及突然停經)是圍絕經期的基本癥狀。除此之外,七成多的女性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癥狀,表現為潮熱多汗、脾氣暴躁、抑郁焦慮、皮膚萎縮和關節(jié)疼痛等。對于圍絕經期癥狀,應給予足夠的重視與合理的治療,避免埋下骨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腫瘤和老年癡呆等老年疾病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