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年齡在45歲以上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來說,如果經常胃痛、腹脹,而且經過治療沒有改善的話,就應該注意了,這有可能是卵巢癌的早期信號。有關專家指出,七成卵巢癌患者發(fā)現時已處于晚期,卵巢癌因其發(fā)病隱蔽且發(fā)展迅速,已成為都市女性最大的健康隱患。
大城市發(fā)病率明顯升高
據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吳小華介紹,卵巢癌是一種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腫瘤,通常被稱為女性“沉默的殺手”,因為這種疾病早期沒有任何癥狀,也難以被人發(fā)現,一旦發(fā)現近七成患者已處于晚期。
據介紹,卵巢癌的發(fā)生率,在我國約占所有卵巢腫瘤的5%,近年來其發(fā)病率一直在上升,死亡率居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首位。
卵巢癌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高發(fā)階段在40-70歲,其中以45歲以上絕經前后的中年婦女最為多見,但20歲以下少女也有發(fā)生。
另外,生活富足地區(qū)的女性發(fā)病率高,可能與飲食中脂肪含量,特別是動物脂肪含量高有關。根據近年有關調查顯示,越是經濟發(fā)達的大城市婦女,患卵巢癌的越多。吳小華指出,這應該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不生育易患卵巢癌
如今,忙于工作和事業(y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丁克一族”,殊不知,這種不愿生育的后果就可能為女性的健康帶來隱患。
吳小華說,卵巢癌雖然目前病因并不完全明確,但據流行病學調查,卵巢癌的高發(fā)和女性是否生育有著很大的關系。因為如果不進行生育,必然增加排卵的次數,女性每一次排卵和修復過程對卵巢上皮都有傷害,很可能因此引起卵巢上皮基因突變而導致癌變,形成卵巢上皮癌。
而妊娠期間卵巢停止排卵,產后哺乳期卵巢也有一段時間不排卵,因此生育過程能讓卵巢得以暫時休息和養(yǎng)護,減少對卵巢的傷害,降低癌變機會。
另外,卵巢癌的發(fā)生還可能和遺傳有關,就是家族中有人得過卵巢上皮癌或者乳腺癌,如果是兩個以上的直系親屬得了卵巢癌或乳腺癌,則患卵巢癌的風險就會增加。
易和其他疾病相混淆
說起腹脹、腹痛等癥狀,多數人認為是消化系統(tǒng)出了問題,幾乎很少人會把它和卵巢癌聯系在一起,而這往往給患者帶來治療上的誤區(qū)。
據介紹,卵巢深居盆腔內部,用手按壓腹部根本無法觸摸到腫塊,但隨著瘤子不斷增長,腫塊會壓迫腸子,進而感覺腹部飽脹,并出現腹痛、腰圍變粗等。拖延不治者,還表現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和身體消瘦。
吳小華說,在門診中經常遇到很多女性將腹脹當成消化道疾病治療,看了內科,再看消化科,甚至是中醫(yī)科,卻很少想到去婦科檢查,結果耽誤了早期發(fā)現,早期治療卵巢癌的機會。
因此,吳小華提醒,如果是45歲以上的女性長時間感覺腹脹可要小心了,最好及時到婦科檢查一下,以排除卵巢癌的可能。
普通婦科查體難發(fā)現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重視自身的健康問題,也有一些人把普通的查體當作預防疾病的“保護傘”,不過,這個普通的“保護傘”并不見得能讓人發(fā)現卵巢癌。
“目前,卵巢癌的早期診斷沒有一個理想的手段。”吳小華說,婦科查體時做的子宮抹片并不能檢出早期的卵巢癌,而一般的盆腔檢查也未必有監(jiān)察癌癥病發(fā)的作用。
因此,婦女們不該單憑婦科檢查作為健康指標,而要小心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變化,婦女閉經后,如腹部無故感到不適、肚脹,近親中曾有患卵巢癌、乳癌等病史,宜盡早求醫(yī),接受進一步詳細檢查。
早治和晚治區(qū)別極大
發(fā)病原因不完全明確、早期沒有癥狀、幾乎談不上預防措施,這幾點使得卵巢癌更加讓人恐怖。
不過,最新的研究表明,早期卵巢癌也有一些特異的癥狀,并非無跡可尋。有些專家認為,腹部腫脹、飽脹感、脹氣尿頻、尿急;惡心、消化不良、便秘、腹瀉;月經紊亂、性交疼痛;疲勞、背痛等都應當看作是卵巢癌的早期癥狀。
吳小華說,作為45歲以上都市女性更應該重視上述異常,這些癥狀一旦持續(xù)兩周以上,首先就應該考慮到婦科檢查一下,在排除卵巢癌的可能后再去看其他科室。
“越早發(fā)現,治療結果越會理想。”雖然卵巢癌的死亡率很高,但吳小華還是強調,早治和晚治區(qū)別極大,在卵巢癌未擴散到卵巢以外之前,其5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但當卵巢癌擴散以后,其5年存活率將下降到20%以下。
因此,吳小華提醒,女性最好能一年做一次檢查,檢查主要是結合腫瘤標志物、超聲檢查、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來篩查卵巢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