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剛剛生完孩子的女性會出現子宮脫垂的現象,視嚴重程度不同在各個階段會有不同的癥狀表現出來,如果在輕度的時候及時發(fā)現并治療問題不大,那么對于子宮脫垂的各個階段的表現癥狀,你們了解多少呢?
病因
分娩造成宮頸、宮頸主韌帶與子宮骶韌帶的損傷及分娩后支持組織未能恢復正常為主要原因。此外,產褥期產婦多喜仰臥,且易并發(fā)慢性尿潴留,子宮易成后位,子宮軸與陰道軸方向一致,遇腹壓增加時,子宮即沿陰道方向下降而發(fā)生脫垂。產后習慣蹲式勞動(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壓增加,促使子宮脫垂。未產婦發(fā)生子宮脫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組織發(fā)育不良所致。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下,甚至脫出于陰道口外。民間俗稱“吊茄袋”。
子宮位于膀胱與直腸之間,維持子宮正常位置的是子宮韌帶、盆底肌肉組織。
造成子宮脫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分娩時損傷盆底肌、陰道,產后失于將養(yǎng),不能完全復原而致;蛞虍a后便秘,長期咳嗽,持續(xù)下蹲動作造成子宮下垂。
子宮脫垂因程度不同,有輕、中、重度之分。
輕度子宮脫垂:此類病人大多數沒有什么感覺,有的可在長期站立或重體力勞動后感到腰酸下墜。
中度子宮脫垂:部分子宮頸或子宮體脫出在陰道口外,特別在用力屏氣后明顯。
重度子宮脫垂:即整個子宮頸與子宮體全部暴露于陰道口之外。此型最容易發(fā)生感染、子宮充血、水腫,嚴懲者甚至發(fā)熱、口渴、便結等。
子宮脫垂與分娩、孕期和產后將養(yǎng)有著密切關系,首先應當做好孕期保健,分娩時與醫(yī)生密切配合。
產后防治子宮脫垂應注意
產后下床勞動不可過早、避免過度體力勞動,尤其不可做上舉勞作;保持大便通暢,或早晚服蜂蜜,以潤腸通便,絕對禁止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注意保暖防寒、防止感冒咳嗽,患有慢性咳嗽者,應積極治療;加強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縮運動,如抬臀運動。若已發(fā)生子宮脫垂,應絕對臥床休息,可多食補氣升陽益血的藥。
治療
因手術后對再次陰道分娩有一定影響,故手術僅適用于嚴重病例及不再生育的婦女。治療子宮脫垂包括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非手術療法有子宮托、針灸、水針注射和中藥治療。子宮托治療子宮脫垂,既簡單又方便,又經濟有效。應得到醫(yī)生的指導,而不能擅自行事。對于子宮重度脫垂、身體健康情況較好及產婦初患此病者,應采用手術治療。
1.子宮托治療
(1)子宮托及其作用子宮托很早就被用來治療子宮脫垂。能使患者自行掌握,但重癥子宮脫垂陰道過度松弛者不宜用托。
(2)托號選擇以稍大于生殖(恥骨尾骨肌)裂隙為宜,一般裂隙橫徑以4厘米最多,故多采用中號子宮托。經過一段時間,恥骨尾骨肌逐漸恢復其彈力,脫出部復位后組織水腫消失,重量減輕,子宮即可不再脫出。
(3)使用時間一般晨起勞動前放托,晚間取出,洗凈。月經期最好不用。塑料托表面光滑,遇酸堿不易變質,對組織刺激性小。上托后,癥狀即消失,可參加各項勞動而無痛苦。
2.自療注意事項
(1)注意臥床休息,睡時宜墊高臀部或腳部,抬高二塊磚的高度。
(2)產后不過早下床活動,特別不能過早地參加重體力勞動。
(3)避免長期站立或下蹲、屏氣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4)保持大小便的通暢。
(5)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
(6)哺乳期不應超過兩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
(7)適當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
(8)增加營養(yǎng),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品,如雞、山藥、扁豆、蓮子、芡實、泥鰍、淡菜、韭菜、大棗等。
(9)節(jié)制房事。
多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對女性來說都是有好處的,好多疾病都在悄悄地接近我們,我們只有掌握它們的病癥,才能夠及時發(fā)現和治療,做一個健康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