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溝肉芽腫的發(fā)生機理腹股溝肉芽腫由杜諾凡菌引起皮膚和粘膜病變的慢性傳染病。又稱杜諾凡病、杜諾凡肉芽腫等。一般認為是性傳播疾病,但非性接觸也可以傳播。本病表現為生殖器及其附近部位皮膚粘膜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肉芽腫潰瘍。多見于熱帶和亞熱帶,在貧困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人群中流行。中國尚未見有本病的報告。病因本病的
-
腹股溝肉芽腫的發(fā)病源腹股溝肉芽腫又稱性病性肉芽腫,亦稱熱帶腹股溝肉芽腫或第五性病,或杜諾氏病等,主要在熱帶和亞熱帶流行,男性青壯年較多見。肉芽蟲英模桿菌是致病菌。病變表現為皮膚及粘膜呈無痛性進行性匍行性增生性潰瘍。往往由***傳染,也可自身感染,但也有由非性接觸而得病者,有人認為陰虱可能為傳播此病的媒
-
腹股溝肉芽腫相關知識腹股溝肉芽腫,又叫熱帶腹股溝肉芽腫、第五性病,腹股溝肉芽腫與“性病性淋巴肉芽腫”容易混淆,但兩者病因不同、癥狀也不同。本病的病原體是肉芽腫莢膜桿菌,可引起外生殖器等處皮膚及粘膜發(fā)炎并形成潰瘍,腹股溝肉芽腫是一種慢性、進行性傳染病。腹股溝肉芽腫主要通過***傳染,但也可通過接觸和陰虱
-
腹股溝肉芽腫的傳播途徑傳染途徑尚未肯定,一般認為通過***傳染。本病常見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黑人多見,年齡多見于20~40歲之間,男多于女,多在貧困和衛(wèi)生條件差的地區(qū)流行。目前我國未見報道。
-
腹股溝肉芽腫的注意事項1、在診斷本病時,要考慮合并梅毒的可能性。用抗生素治療有時可以掩蓋梅毒,因此要多次做梅毒血清檢查。2、治療本病時,皮損消退或不理想或療效不明顯時要考慮可能繼發(fā)癌變,應多次做活體組織檢查。3、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劑量要足,時間要長,不能少于2周,最好延長到3-4周,因本病在初次治療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