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神經萎縮診斷癥狀知識
【概述】視神經萎縮(optic atrophy)不是一個疾病的名稱,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視網膜神經節(jié)細胞和其軸突發(fā)生病變,致使視神經全部變細的一種形成學改變,為病理學通用的名詞,一般發(fā)生于視網膜至外側膝狀體之間的神經節(jié)細胞軸突變性。
【診斷】僅根據眼度視盤灰白或蒼白是無法確診的,必須結合視功能檢查才能診斷。由于該病可有多種原因引起,必須盡可能同時作出病因診斷。首先應排除顱內占位性病變的可能性,輔以頭顱X線等檢查,一般可列入常規(guī),其他頭顱CT及MRI等亦選擇性應用!局委煷胧坎∫蛑委煘槭滓,其次可給予中西醫(yī)綜合治療。一旦視神經萎縮,要使之痊愈幾乎不可能,但是其殘余的神經纖維恢復或維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應使患者充滿信心及堅持治療。由于各種藥物的應用未能采取嚴格的雙盲試驗(有時也不允許),因此很難說明何種藥物及方法一定有效。藥物中常用的包括神經營養(yǎng)藥物如維生素B1、B12、ATP及輔酶A等,血管擴張藥及活血化淤藥類如菸酸、地巴唑、維生素E、維腦路通、復方丹參等。近年來通過高壓氧、體外反搏穴位注射654-2等均已取得一定效果。中藥補中益氣湯類及針刺治療早已證明有效,可繼續(xù)應用發(fā)掘整理。尚應提及的是,禁止吸煙及飲烈性酒,增強機體體質,做保健操、氣功等在某些病例均有一定效果。
【臨床表現】主要表現視力減退和視盤呈灰白色或蒼白。正常視盤色調是有多種因素決定的。正常情況下,視盤顳側顏色大多數較其鼻側為淡,而顳側色淡的程度又與生理杯的大小有關。嬰兒視盤色常淡,或是檢查時壓迫眼球引起視盤缺血所致。因此不能僅憑視盤的結構和顏色是否正常診斷視神經萎縮,必須觀察視網膜血管和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有無改變,特別是視野色覺等檢查,綜合分析,才能明確視盤顏色蒼白的程度。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病損時可出現裂隙狀或楔形缺損,前者變成較黑色,為視網膜色素層暴露;后者呈較紅色,為脈絡膜暴露。如果損害發(fā)生于視盤上下緣區(qū),則更易識別,因該區(qū)神經纖維層特別增厚,如果病損遠離視盤區(qū),由于這些區(qū)域神經纖維導變薄,則不易發(fā)現。視盤周圍伴有局灶性萎縮常提示神經纖維層有病變,乃神經纖維層在該區(qū)變薄所致。雖然常用眼底鏡檢查即可發(fā)現,但用無赤光檢眼鏡和眼底照像較易檢查。視盤小血管通常為9~10根,如果視神經萎縮,這些小血管數目將減少。同時尚可見視網膜動脈變細和狹窄、閉塞,但該現象不是所有視神經萎縮皆有,一般球后視神經萎縮無影響,如果視神經萎縮伴有視網膜血管改變,則必須直接影響視網膜血管,才能發(fā)生視網膜血管的改變。常用的視神經萎縮分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二種:前者視盤境界清晰,生理凹陷及篩板可見;后者境界模糊,生理凹陷及篩板不可見。視野檢查應注意適用小的紅色視標,可見中心暗點,鼻側缺損、顳側島狀視野、向心性視野縮小至管狀視野雙顳側偏盲等。色覺障礙多為后天獲得性,紅綠色障礙多見,色相排列檢查法優(yōu)于一般檢查法。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早期意義不大,晚期可見視盤熒光減弱和后期強熒光。視覺電生理檢測包括視網膜電圖(ERG)、眼電圖(EOG)和視誘發(fā)電位(VEP)等對診斷病情及預后等均有一定的輔助意義。
-
視神經萎縮檢查方法都有哪些呢?視神經萎縮是一種對人體傷害較大的疾病,這種疾病給患者及其家人都帶來了困擾,因此大家應對視神經萎縮的檢查項目有一定的了解,
-
視神經萎縮出現后的檢查在日常生活中視神經萎縮疾病還是比較容易出現的,此病出現后會讓好多患者陷入痛苦中,二視神經萎縮出現后如不及時的治療,嚴重了
-
視神經萎縮患者要做的檢查項目當人們發(fā)生了視神經萎縮現象,就應該第一時間到醫(yī)院接受治療,避免視神經萎縮疾病會引起失明現象,必要的一些檢查措施是不可缺少
-
視神經萎縮有哪些檢查項目當人們平時出現視力減退,仔細觀察可以看出是盤成灰白色狀態(tài),就說明視神經萎縮疾病已經發(fā)生,避免疾病誘發(fā)更加嚴重的失明癥狀出
-
視神經萎縮臨床當中有哪些檢查方法眼睛是我們身體的一個重要部位,不過最近幾年患視神經萎縮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這種病會使患者的視力下降、視神經受損、遺傳給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