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了解胃下垂
胃下垂多見子體型瘦長、體質虛弱、腹壁松馳、腹肌薄弱者。產生的原由,主要是由于懸吊、固定胃位置的肌肉和韌帶松馳無力以及腹部壓力下降,使胃整個位置降低、胃蠕動減弱。婦女產后,腹壓突然下降,或瘦長體型、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或臥床少動的人,容易患此病。 輕度胃下垂患者一般無不適感覺,下垂明顯者常見腹都不適、飽脹重墜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勞累后癥狀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噯氣、消化不良、便秘等現象。胃下垂嚴重時,可同時伴有肝、腎、結腸等內臟下垂的現象。該病的預防可以從下面幾點入手:1、飲食有規(guī)律,不要暴飲暴食或者偏食;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肌肉力量,防止腹肌松弛;3、盡量不要多次腹部手術,積極治療消耗性疾病。診斷胃下垂最好的方法是X線鋇餐造影,可顯示無張力型胃:胃體呈垂直狀,蠕動無力,胃內滯留液較多,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超聲波檢查可見胃的下緣下移入盆腔(小腹部位),胃電圖描記檢查可見胃電波幅值無論在餐前還是在餐后都低于正常。 中醫(yī)將胃下垂歸為“胃緩”,認為長期飲食失節(jié),或七情內傷,或勞倦過度,導致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升降失常而發(fā)病。益氣健脾升陷是本病的治療原則,中醫(yī)辨證結合其它治療方法能取得較好療效。中醫(yī)認為,本病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體質虛弱;后天飲食失節(jié),情志所傷,脾胃失和;大病久病之后,耗傷中氣,從而升舉無力。 胃下垂在臨床上屬于難治性疾病,病人癥狀容易出現反復。
相關文章
-
哪些保健措施減少胃下垂發(fā)生胃下垂是現在生活中很常見的疾病現象,特別是上了歲數的老年人,往往在出現的時候,極具伴發(fā)有腹脹、腹痛,給其日常生活帶來十分
-
胃下垂日常應如何加強預防呢為何現在患發(fā)胃部疾患的這么多,最大因素在于患者日常飲食不規(guī)律,使之加班熬夜應酬不斷,經常性的吸煙酗酒伴發(fā),至此引發(fā)患者出
-
日常應如何預防胃下垂呢現在引起的胃下垂疾病亦然成為一種常態(tài),其和日常不注意良好飲食是有很大關聯的,繼而引發(fā)身體發(fā)生腹痛、腹脹、惡心等,十分影響
-
胃下垂的預防措施有什么1.少食多餐由于胃下垂患者消化功能減弱,過多的食物入胃,必然會滯留于胃內引起消化不良。所以,飲食調理的第一要求便是每次用餐
-
預防胃下垂的方法有什么?生活當中相信誰也不希望出現胃下垂這個疾病,因為胃下垂的發(fā)生影響到患者腸胃健康,導致患者經常有胃痛胃脹的癥狀,所以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