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有啥較好的食療方
蛔蟲病是由蛔蟲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紫x寄生于小腸內,乳白色,形似蚯蚓,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因食用被蛔蟲卵污染的飲水、食物而經口感染。臨床表現(xiàn)有發(fā)熱、咳嗽、蕁麻疹、上腹部及臍周反復發(fā)作性疼痛,有時腹瀉,睡眠時磨牙。鞏膜血管末端可見藍色小點,面部有斑片狀色素變淺等,如蛔蟲誤人膽道則可致膽道蛔蟲癥。本病的治療主要為服用驅蟲藥;紫x病的預防主要為加強糞便無害化管理,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衛(wèi)生習慣,注意個人衛(wèi)生。
本病屬于中醫(yī)蟲證中的蛔蟲病。是由于誤食沾有蛔蟲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潔食物而引起。蛔蟲喜溫,性動好竄,善于鉆孔,在腹中亂竄易變生他證,如蛔厥、腸癰、嘔吐、吐蛔等。本病臨床表現(xiàn)常見為臍周腹痛,時作時止,胃脘嘈雜,甚則吐蟲、便蟲、腹中蟲瘕。嚴重者表現(xiàn)為不思飲食、面黃肌瘦,鼻孔作癢,睡中蚧齒流涎等。治宜安蛔驅蛔,健運脾胃。若蛔蟲鉆入膽道,致肝氣郁閉,膽氣不行,脘腹劇痛,而形成蟲厥,癥見突然發(fā)作的胃脘及右脅部劇痛,痛引背心及右肩,痛劇時彎腰屈膝,輾轉不安,惡心嘔吐,并常有蛔蟲吐出。痛休則如常人。腹部切診時,腹皮柔軟,脘腹及右脅部有壓痛。治宜安蛔定痛,驅除蛔蟲。
方1 瓜仁丸
組成:黑生絲瓜子適量。
用法:將子去皮取仁,空腹溫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功效: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臍周腹痛,時作時止,不思飲食,面黃肌瘦,鼻孔作癢,面有蟲斑。
來源:韓冰.中國分科食療大全.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3l
方2 菜椒散
組成:胡蘿卜籽5克,川椒末5克。
用法:將胡蘿卜籽微炒香,研末,與川椒末拌勻,空腹服下,每日2次。
功效:健脾驅蛔。
主治:蛔蟲病,臍周腹痛,胃脘嘈雜,惡心嘔吐,面黃肌瘦。
來源:韓冰.中國分科食療大全.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3l
方3 桃葉汁飲
組成:鮮桃葉60片。
用法:把新鮮桃樹葉洗凈打爛,開水沖泡,連渣服下。
功效: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小兒臍周腹痛,鼻孔作癢,飲食欠佳,睡中蚧齒流涎,面黃肌瘦。
來源:民間驗方。
方4 胡椒綠豆散
組成:胡椒、綠豆各4大粒。
用法:上二味同研成細末,酒調服。
功效:安蛔止痛。
主治:蛔蟲病,突然發(fā)生胃脘及右脅部疼痛,痛引背心及右肩,并常伴蛔蟲吐出,平時臍周腹痛時作,面黃肌瘦,鼻孔時癢。
來源:民間驗方。
方5 香榧子丸
組成:香榧150克。
用法:將香榧炒熟,清晨空腹細嚼咽下。
功效: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臍周疼痛,時作時止,胃脘嘈雜,面黃肌瘦。
來源:民間驗方。
方6 梅椒煎子
組成:花椒10克,烏梅15克。
用法:上二味水煎。每日1劑兩煎,分次服。
功效:安驅蛔蟲。
主治:蛔蟲病,臍周疼痛,鼻孔作癢,睡中蚧齒流涎,面黃肌瘦,或突然胃脘及右脅部疼痛較劇,惡心嘔吐,輾轉不安。
附注:烏梅能使膽囊收縮,可促使蛔蟲從膽道內排出。
來源:韓冰.中國分科食療大全.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32
方7 芝麻蔥梅煎
組成:芝麻秸250克,蔥白50克,烏梅30克。
用法:上三味水煎空腹服,每日1劑兩煎,連用3天。
功效:安蛔驅蛔。
主治:蛔蟲病,臍周時常作痛,鼻孔作癢,睡中齡齒,飲食不佳,面黃肌瘦,惡心嘔吐。
-
防治蛔蟲病的辦法有哪些對于蛔蟲病這種疾病在日常生活當中是比較常見的,我們首先要了解對胃腸病的房子,應當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在使用水分做肥料的地
-
蛔蟲病的預防方法是什么呢?現(xiàn)在農村的環(huán)境相對來說已經很好了,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生活水平差,環(huán)境也差,所以,患上蛔蟲病的人群就比較對哦哦。若是不及時的
-
膽道蛔蟲病的預防辦法主要包括哪幾方面膽道蛔蟲病的預防辦法是備受患者關注的,這是幫助患者準確預防和控制的需要,專家指出對于患有蛔蟲病的患者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
預防蛔蟲病的方法哪些比較有效積極把握預防蛔蟲病的方法能夠幫助患者準確的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fā)生,那么常見預防蛔蟲病的方法包括哪幾方面呢?以下就是專家給出
-
膽道蛔蟲病有什么常見預防方法有關膽道蛔蟲病的預防方法,需要大家得出準確的認識,正確把握膽道蛔蟲病的預防方法能夠幫助患者積極的控制和預防疾病的發(fā)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