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患了遲到“綜合癥”嗎?
當各類都市人征候群不斷產生的時候,“遲到”早以列入其中。當我們的工作與生活節(jié)奏正在不斷加快,我們卻常常不知不覺地走在了時間的后面,被緊盯著,被催促著,覺得很累很疲勞!會議遲到了,與朋友的約會又遲到了……對此,大家都已司空見慣。放縱自己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怎樣寬容別人的“遲到”。“遲到”的惡心循環(huán)正在上演!
身處都市與職場中的我們,除了堵車,還有無數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為我們的遲到開脫“罪責”。“公司臨時有個會啦;老板突然找我啦;我的車剛拋錨了,更有甚者:地鐵有人自殺,現在停運了,請稍等我一會哦,我馬上叫車過來。”讓等待中的對方十足為他捏了把汗。
每次的約會,我們都會不自覺地把這個時間的標尺往后挪動一些,這樣才符合當前的潮流?墒,漸漸的,當這種“潮流”已經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病癥”時,我們該反省一下,我為什么要遲到?
場景1:
與朋友的約會上:出發(fā)前猶豫不決,總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沒做好,現在不是離開的時候,不急,過一會再出發(fā)吧,遲到一會也沒關系。早到了也是浪費時間。
場景2:
與家人的聚會上:親戚們又要開始嘮叨我的個人問題了。對象怎么樣呀,工作如何啦,似乎我是家里最不爭氣的一個。唉!還是晚點去吧,別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放我身上。
場景3:
與客戶的商務約會:每次約好10點開始,可沒一次準時的,至少要晚一刻鐘,這次當然也不會例外咯,還是稍微晚點到吧,晚到10分鐘肯定沒問題。
以上三種場景你是否感到熟悉,是否常常發(fā)生在你或是身邊的人身上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該警惕了,因為遲到的惡性循環(huán)正在不斷上演。
我為什么喜歡遲到?——遲到的心理因素
遲到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遲到的原因,除了實際困難外,還有更深層的心理原因。
消極心理
這樣的活動根本無法引起我的重視
人們通常對興趣大、熱情高的事件比較積極,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即使再多困難,也會克服保證準點赴約,而如果對事件缺乏熱情和興趣,或是跟赴約的什么人相處的不好,就容易出現莫名遲到的無意識現象,這種心理機制在精神分析學中稱之為"被動攻擊",也就是用被動消極的方式來象征性地表達自己的不滿。
僥幸心理
合理性的理由總會贏得別人的原諒
很多人習慣性的找借口遲到,至于找借口的心理,有的人只是想通過找借口來避免尷尬和懲罰而已,心里還是明白自己遲到的真正原因。而有的人,則認為遲到只是那些客觀原因的結果,意識不到自己遲到背后真正的原因和心理沖突,這在心理學中稱之為"合理化"。
放松心理
沒有關系,對方會原諒我的遲到
職場與生活中有很多包容心很強的人,當他們的身份是領導、伴侶、朋友或是其他的時候,和這些人相處,往往讓我們感到很放松。所以,我們不必擔心萬一遲到會造成什么嚴重的后果。這樣的人也會造成我們的惰性。企業(yè)在管理中倡導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就是針對這一心理的。
倦怠心理
這樣的約會實在浪費時間
一些不被我們重視的約會可能引起我們的倦怠心理。“我不愿意把時間過多地浪費在這樣的約會上,但是卻又無法推托”。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往往會用“遲到”這個砝碼來平衡心理的這桿天枰。
壓抑心理
聚會使我格格不入
即將來到的這個約會對我們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抑情緒。“對方會談論一些令我尷尬的話題。同學聚會上,當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時,令還處于單身的我十分尷尬,顯得格格不入。”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在的科技發(fā)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朋友們,如果是經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