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文化心理學
在我們的理解中,中國文化是一種充滿了“心理學”意義的文化。“心”與“心理學”有著內(nèi)在的本質(zhì)關(guān)聯(lián)。同時,我們也想用“心”來表示中國文化心理學的核心與精華。儒、道、佛是中國文化的三大傳統(tǒng)思想,俗語說“三教歸一”或“三教本同”,而在我們的理解中,這三教本同即同歸于心,在心的概念中,蘊含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心理學的精華所在。
就儒家思想來說,記錄在《尚書》中的“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執(zhí)厥中”,一直被尊奉為堯、舜、禹代代相傳的“十六字心經(jīng)”,被認為包含著儒家學的真諦。而其中的關(guān)鍵,便在于對“心”的理解與把握。在孟子的《盡心》中,明確地提出了“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這一命題。孟子把儒家思想的四端仁、義、禮、智,皆歸之于心的注解,認為“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在道家思想中,“道”是最根本性的概念,對于那包容天地、無形無跡的道,唯有心才能夠把握。莊子主張心齋,對道的體驗要以心為本。在《管子·心術(shù)》中,專門論述道非感官所能把握,唯有修心正形。在《關(guān)尹子》中,有“心既未萌,道亦假之”的命題,并且提出了“善心者,師心不師圣”的主張。在佛家思想中,有“三界唯心,和“萬法一心”的說法,言簡意賅,已經(jīng)是把“心放在一切佛法、一切佛緣之根本位置了。
中國之“心”,不單單是思想家的論述,而且是實際的生活,是涉及每個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事實。在漢字和漢語詞匯中,大凡與人的心理有關(guān)的字,都會有“心”,比如思、慮、恩、怨都源于心。在心部漢字的構(gòu)成中,反映與表達著一種中國文化所特有的“心理學”。每一個心部的漢字,都有其心理的內(nèi)涵和心理的意境,都象征與表達了獨特的中國文化心理學的意義。
-
美國人扔掉手機去靜坐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的科技發(fā)展也是越來越快了,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習慣性的,每天都在玩手機,而且有的人真的是無時無刻不在玩手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其實一般在生活中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理方面出現(xiàn)一些疾病,而且嚴重的心理疾病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的,
-
緩解心理壓力有哪幾招我們都知道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存在多多少少的一些壓力的,不管是工作方面的或者身體方面,心理方面肯定會壓到我們的身體喘不過氣
-
怎樣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我們都知道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對一些白領(lǐng)朋友們,如果是經(jīng)常在辦公室里面坐著,肯定會避免不了一些壓力比較大的現(xiàn)象,
-
解壓莫飲酒 緩解壓力有三法壓力比較大,我們大家都知道壓力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非常危險的,盡快的應該要想辦法去緩解壓力,因為在生活中可能會有一些經(jīng)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