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巧方法 寶寶聰明不說謊
孩子撒謊一直是父母對孩子養(yǎng)育過程中的一個很頭痛的問題。當聽到孩子們編造也那些拙劣的謊言時,我們大人通常會生氣,尤其是我們知道事實真相的時候。比如,孩子堅持說他沒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衣服、臉上又沾滿了巧克力,這樣的謊話的確讓人非常生氣。
六歲的麗麗不小心弄壞了媽媽送給她的芭比娃娃,怕媽媽責備,她把娃娃藏在床底下。媽媽打掃衛(wèi)生時發(fā)現了芭比娃娃。
媽媽:“麗麗,你的芭比娃娃呢?”
麗麗:“我不知道它在哪兒。”
媽媽拿出娃娃說:“你看這是什么?”
麗麗:“不是我把它放到床底下的。”
媽媽:“它怎么壞了呢?”
麗麗:“不是我搞壞的,可能是奶奶弄壞的。”
媽媽自然很生氣:“你竟敢騙人!你弄壞了娃娃,以為能蒙過關,我最討厭說謊的孩子了!”
在父母的意愿里,希望孩子犯錯了能主動承認,即使沒有主動認錯,當父母發(fā)現并詢問時,孩子也應該承認,而不是說謊。
其實用謊言蒙混過關,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即使一個成年人,有時也試圖用謊言掩蓋偶然犯下的錯誤,希望事情悄悄地過去,不被人發(fā)現。孩子存在同樣的僥幸心理,希望自己犯的錯不被父母發(fā)現,從而免受責備。
每個人都討厭被質問,尤其是當我們懷疑別人已經知道答案的情況下,我們厭惡那些設圈套的問題,厭惡那些逼迫我們在笨拙的謊言和尷尬的坦白之間作出選擇的問題。孩子也是如此。
現實生活中,父母該如何避免孩子這種防御性的撒謊呢?父母不應該偷偷扮演偵探和檢察官的角色,不應該稱自己的孩子是個說謊的孩子,如果麗麗的媽媽這樣說,或許會對她的女兒有幫助:“我看到你的娃娃壞了,真可惜,你真的很喜歡它嗎?”
孩子可能因此獲得有價值的教訓:媽媽能夠理解,我可以告訴她我闖的禍,我應該更好地保管她買給我的東西,我應該更小心點。
因此向孩子詢問我們已經知道答案的問題,是不明智的,只會激發(fā)孩子防御性的撒謊。
當學校通知我們孩子考試不及格時,孩子回家后我們不應該問:“你考得怎么樣?……你確定?……又說謊!……我們已經和你的老師談過了,考這么糟糕,還撒謊,真是不可救藥。”接下來的自然是不愉快的爭執(zhí)。
我們應該直接跟孩子說:“老師告訴我們你沒有通過考試,我們很擔心,不知道該怎么幫助你。”這樣孩子自然就知道自己沒考好讓父母擔心了,他會反思自己在學校的表現。
孩子犯錯了,我們的確會生氣,但我們作為父母,有責任在孩子說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表現得歇斯底里,不要充滿說教,而是要切合實際,就事論事。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行為讓孩子知道沒有必要對我們撒謊。
簡而言之,我們不能激發(fā)孩子防御性的撒謊,我們不能有意制造讓孩子撒謊的機會。
-
影響孩子心理的家庭因素一般在家庭中我們都知道很多人都會存在很多的莫名其妙的關系,而且就像一些夫妻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子女之間的關系,或者是婆媳之
-
住高層的人陽臺有哪些注意的事項?一般現在的房子都是一些小高層,但是在小高層上面住著,其實也是有很多的風水禁忌的,如果是想要自己變得越來越隨心,那么現在就
-
警惕 十種心理壓力會讓你家庭破碎因為現在的社會也是越來越開放了,人們的思想也是,開放了很多,現在的婚外戀其實也是有非常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警惕十種心理壓
-
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在處理家庭關系時,尤其要注意處理好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心智的開發(fā),各方面素
-
你的孩子是哪種氣質?如何正確教育自己的下海孩?沒有哪個父母生來就懂得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都是需要一個不斷探索摸索學習進步的過程。其實孩子在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