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悄然興起的“禪修族”嗎?
詩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jié)。”
然而,世間實在太多誘惑,人心實在太多欲望,內心要寧靜片刻實在太難。
心實在太累了,難不成真的要遁隱入寺,茹素三天,面壁思過,放下當下,謙卑禮佛?然而不是說“小隱隱于林,大隱隱于市”嗎?
其實,
不一定要遁入空門,也不必四大皆空,讓我們在繁華的都市生活的間隙中,見縫插針地進行一趟心靈之旅吧。
禪修,把心靈中的良好狀態(tài)培育出來。禪,是梵語dhyqna的略語,漢譯為“思維修”,也稱為“靜慮”,是靜止念慮散亂的意思。而“禪修”是佛門修行術語,意味著通過一定的方法,使心得到凈化,從而去發(fā)現(xiàn)宇宙人生的真諦,提升生命的層次,追求解脫、自在與幸福。
廣東省佛教協(xié)會會長明生長老說,禪宗曾經(jīng)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現(xiàn)在,人們通過禪修的方式,不僅能對禪宗所主張的人間佛教、和諧相處的思想加深了解,還可以增加人們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
越來越多的禪修中心出現(xiàn)在歐美一些城市,而在國內,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也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禪修中心。進入禪修中心的并非出世的修煉者,而是普通人,尤其是事業(yè)上有所成就的人士,去禪修中心參與各種練習,就像很多人走入健身中心或瑜伽會所那樣平常。
悄然興起的禪修族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最近,在鄭州某論壇“快樂之旅”版塊,一群網(wǎng)友自發(fā)組織去寺廟里參加一日禪修,一方面給自己的精神減壓,體驗“偶來作半日神仙”的悠閑生活,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領悟國學的真諦。
據(jù)活動的組織者介紹,他在論壇上約伴,結果,第一次報名的就有一百多人,參加的大多是都市年輕白領。第一期活動結束后,越來越多的網(wǎng)友參加了進來,有的還多次參加體驗這種“出塵不出世”的悠閑生活。“一日禪修讓我學會了放下和舍得,生活中的許多瑣事、煩惱也少了許多。心情好了,對工作、對家人、對社會都是一種和諧。”網(wǎng)友sun說。而在北上廣等大城市也有類似的禪修活動,參加者多是長期被水泥森林禁錮的都市人,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心靈的旅行”來體會生命的安寧與和諧。
禪的智慧
禪的智慧首先在于破除執(zhí)著、看破、放下。我們之所以迷而不覺,是因為心識的虛妄作用。而禪的實踐與證悟,無非是超越主體和客體的對立,直接契入“能所兩忘”或“能所一如”的境界。而執(zhí)著與分別是各種情緒產生的主要原因,如嫉妒是因為別人的高大而使自己感到矮小的心理反應,是一種相對比較中的錯覺現(xiàn)象;被稱為“心靈假象死亡”的冷漠也是由心理挫傷和認知不當而引起的。所以,禪的智慧在于破除我們人類對于事物的一種錯誤認知,看破事物外在的假象,從而放下事物的執(zhí)著,而得到自在、快樂,這樣自然能夠克服一些不好的情緒。
禪的智慧要求禪修者自我反省,觀照自身。在學習禪修的觀照智慧時,進行自我解剖與分析,走出自我的“怪圈”。如恐懼本身是由于生活中不良的經(jīng)歷而引起錯誤的認知,害羞也是因為一次偶然的失敗而造成的心理障礙。
禪的智慧要求禪修者生活在當下,注重當下的生活,尋找當下的快樂。許多心理疾病都是來自對過去的沉緬及對未來的過高期望而產生的,大家要明確當下的生活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禪修的“正念”。所謂正念,就是要從對過去和未來的思慮中擺脫出來,安住當下,清楚明了自己的身心內部和周遭正在發(fā)生的事物之無常無我、互即互入的本質,就是要打破自己的那種對生命中所存在的美以及他人的痛苦視而不見、麻木不仁的狀態(tài),從而對日常生活中優(yōu)美寧靜的事物保持清醒的覺照,就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欣賞生命中的種種奇跡并與它們融為一體。
-
學會說“人話”并不簡單人和人在一起交往的時候,其實并不是那么簡單的,而且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說話之間也會存在一些很多的小技巧的,那么如果是說
-
警惕孩子的蛋殼心理小孩子的心里也是特別的脆弱的,尤其是孩子也是父母的心頭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才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了一種特別脆弱的一些心理現(xiàn)
-
你是孩子心目中理想父母嗎很多電視上都是演著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感覺是特別的密切的。當看到電視上這一幕的時候,大家是不是感覺特別的羨慕,而且也是
-
男人生理期的一些表現(xiàn)我們在生活中都知道很多女性都會來月經(jīng)的,而且這就是大家說的大姨媽,可是對于男性來說,其實男性也是有生理期間的,每一段時間
-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 推薦四種有效方法生活中不少人會產生負面情緒,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到人體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因此如果出現(xiàn)負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