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
核心提示:
他們,被稱為“無根的一代”,在農村長大卻對生長的土地沒有太大的眷戀,在城市拼搏卻總感覺不被城市所接納,缺乏歸屬感。
他們,比父輩受過更多的教育,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著更高的要求,然而,經過現(xiàn)實的“撞擊”后,挫敗感也比父輩要來得更加直接和猛烈。
他們,就是所謂的“新生代農民工”。這個“80后”和“90后”的群體約有1億,占農民工總數的60%左右。
游離在城市與農村之間,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和迷茫,“城市邊緣人”的社會角色,讓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們究竟要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減少心理落差,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易利人。
數據資料:
根據近來某項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54.2%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是因為要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素質,9.7%的人是因為家鄉(xiāng)生活單調、打工所在地生活較為豐富,還有4.2%的人希望從農民變成市民,把自己的農村戶籍改成城市戶籍,僅有31.9%的人的外出目的是為了滿足經濟需要。
A 特點: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易利人指出,新生代農民工在身份定位、情感需求以及個人價值的追求等方面,都與老一代農民工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他們一般沒有務農經驗,對農村缺乏依戀,對城市生活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他們進城打工的動機已經從生存需要轉變成發(fā)展需要。他們往往對未來有著較大的期望值,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更加希望獲得尊重和認可。
根據近來某項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54.2%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是因為要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素質,9.7%的人是因為家鄉(xiāng)生活單調、打工所在地生活較為豐富,還有4.2%的人希望從農民變成市民,把自己的農村戶籍改成城市戶籍,僅有31.9%的人的外出目的是為了滿足經濟需要。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被邊緣化”的現(xiàn)實很容易讓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失衡和深深的挫敗感。“相對于老一代,新生代農民工將面對更多的心理問題。”易利人說。
B 問題:成長環(huán)境使其更敏感
易利人分析說,探究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問題,首先要關注他們的成長背景。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其實是原來的“留守兒童”,由于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他們缺乏安全感,情感也比較脆弱,個性上比較任性、敏感、自我、自卑等。
心理學認為,兒童對父母有著強烈的無可替代的依戀。人們出生以后最早接觸的是自己的父母,在長期的生活和感情交流中,父母給了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支持,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子女對父母慢慢由“依”到“戀”,逐漸形成了所謂的親情。這種親子關系使得兒童獲得了心理上最堅強的力量支持,使得他們面對外界的時候,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在人格發(fā)育的過程中,早期的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方面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其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的發(fā)展等。“而隔代老人的養(yǎng)育則對孩子比較溺愛放縱,凡事都采取順從的態(tài)度,缺乏積極的管教和引導,所以會導致孩子比較自我、任性。”易利人說。
如此的成長背景,如此的性格特點,讓新生代農民工在面對問題時更容易出現(xiàn)挫敗感或者逆反心理,對于困難的承受力也相對更低。
“失衡心理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易利人說,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較高的追求,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過高,否則巨大的落差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失衡感。
此外,新生代農民工還普遍有的一個心理問題是缺乏歸屬感。城市里歧視的眼光,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讓他們總是有一種“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感覺。
C
出路: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新生代農民工究竟應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減少心理落差,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呢?對此,易利人建議:
★首先在進入城市之前,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何缺失,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如何,性格、愛好是什么等等。這樣的認識不僅能夠幫助自己尋找到更加合適的工作,還能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方向的確定提供幫助。
★工作之前,還要了解自己所選擇的職業(yè)和崗位,建議最好先踏踏實實地干上一段時間,親身的體驗能讓人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選擇。
★為了增強個人的適應能力,應該要注重對自我的鍛煉,并且還要善于從實踐中去思考和總結。遇到問題或者挫折時,不要總是一味地去指責社會,而應多從自身找原因。
★工作時要善于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這能幫助自己找到歸屬感。想想自己打工究竟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成為城市中的一員,還是為了增強能力和積攢資金回農村創(chuàng)業(yè)?找到目標后,在為其奮斗的過程中,就會結識到不同的人,逐漸形成自己的圈子,然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歸屬感。
他們,被稱為“無根的一代”,在農村長大卻對生長的土地沒有太大的眷戀,在城市拼搏卻總感覺不被城市所接納,缺乏歸屬感。
他們,比父輩受過更多的教育,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著更高的要求,然而,經過現(xiàn)實的“撞擊”后,挫敗感也比父輩要來得更加直接和猛烈。
他們,就是所謂的“新生代農民工”。這個“80后”和“90后”的群體約有1億,占農民工總數的60%左右。
游離在城市與農村之間,讓他們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和迷茫,“城市邊緣人”的社會角色,讓他們面臨著巨大的心理落差。他們究竟要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減少心理落差,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yī)師易利人。
數據資料:
根據近來某項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54.2%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是因為要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素質,9.7%的人是因為家鄉(xiāng)生活單調、打工所在地生活較為豐富,還有4.2%的人希望從農民變成市民,把自己的農村戶籍改成城市戶籍,僅有31.9%的人的外出目的是為了滿足經濟需要。
A 特點:更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易利人指出,新生代農民工在身份定位、情感需求以及個人價值的追求等方面,都與老一代農民工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他們一般沒有務農經驗,對農村缺乏依戀,對城市生活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他們進城打工的動機已經從生存需要轉變成發(fā)展需要。他們往往對未來有著較大的期望值,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更加希望獲得尊重和認可。
根據近來某項關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54.2%的新生代農民工外出是因為要開闊眼界、提高自身素質,9.7%的人是因為家鄉(xiāng)生活單調、打工所在地生活較為豐富,還有4.2%的人希望從農民變成市民,把自己的農村戶籍改成城市戶籍,僅有31.9%的人的外出目的是為了滿足經濟需要。
然而,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感”。“被邊緣化”的現(xiàn)實很容易讓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失衡和深深的挫敗感。“相對于老一代,新生代農民工將面對更多的心理問題。”易利人說。
B 問題:成長環(huán)境使其更敏感
易利人分析說,探究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問題,首先要關注他們的成長背景。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其實是原來的“留守兒童”,由于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缺少正常的家庭教育,他們缺乏安全感,情感也比較脆弱,個性上比較任性、敏感、自我、自卑等。
心理學認為,兒童對父母有著強烈的無可替代的依戀。人們出生以后最早接觸的是自己的父母,在長期的生活和感情交流中,父母給了子女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支持,滿足了他們的情感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子女對父母慢慢由“依”到“戀”,逐漸形成了所謂的親情。這種親子關系使得兒童獲得了心理上最堅強的力量支持,使得他們面對外界的時候,有了基本的安全感。在人格發(fā)育的過程中,早期的環(huán)境和家庭教育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這方面父母的角色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其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的發(fā)展等。“而隔代老人的養(yǎng)育則對孩子比較溺愛放縱,凡事都采取順從的態(tài)度,缺乏積極的管教和引導,所以會導致孩子比較自我、任性。”易利人說。
如此的成長背景,如此的性格特點,讓新生代農民工在面對問題時更容易出現(xiàn)挫敗感或者逆反心理,對于困難的承受力也相對更低。
“失衡心理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易利人說,對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有較高的追求,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過高,否則巨大的落差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失衡感。
此外,新生代農民工還普遍有的一個心理問題是缺乏歸屬感。城市里歧視的眼光,不公平的社會制度,讓他們總是有一種“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感覺。
C
出路:先從了解自己開始
新生代農民工究竟應如何為自己定位?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減少心理落差,才能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呢?對此,易利人建議:
★首先在進入城市之前,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何缺失,自己的知識、技能水平如何,性格、愛好是什么等等。這樣的認識不僅能夠幫助自己尋找到更加合適的工作,還能對自己未來發(fā)展方向的確定提供幫助。
★工作之前,還要了解自己所選擇的職業(yè)和崗位,建議最好先踏踏實實地干上一段時間,親身的體驗能讓人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選擇。
★為了增強個人的適應能力,應該要注重對自我的鍛煉,并且還要善于從實踐中去思考和總結。遇到問題或者挫折時,不要總是一味地去指責社會,而應多從自身找原因。
★工作時要善于進行職業(yè)規(guī)劃,這能幫助自己找到歸屬感。想想自己打工究竟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成為城市中的一員,還是為了增強能力和積攢資金回農村創(chuàng)業(yè)?找到目標后,在為其奮斗的過程中,就會結識到不同的人,逐漸形成自己的圈子,然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找到歸屬感。
相關文章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jié)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xiàn)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tài)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tài),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