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了心理癥狀并不等于解決問題
癥狀是心理障礙患者最糾結的東西,每個走進心理咨詢室的求助者,必然首先述說他的癥狀——老師,我的喉嚨一直不受控制地吞咽,非?鄲溃焕蠋,我的情緒好低落,實在太傷感了,如何調整都無濟于事;老師,我的后腦里面有一個光圈,揮之不去……當然,咨詢師首先問及的也是癥狀——什么情況?哪里不舒服?……開始也必須用這種臨床醫(yī)學的問診方式。然而隨著咨詢的深入,便會離這種醫(yī)學方式越來越遠,求助者急于擺脫癥狀的束縛——老師,只要這個癥狀消失,我便好了。而咨詢師這時便不再愿意談及癥狀了,一方面,他心理明白,來訪者的問題遠不止癥狀那點事,另一方面,對于癥狀,除了表象,其它一無所知。比如一個人患有腫瘤,只用將腫瘤切除,癥狀便告消失。而一個患有抑郁癥的人,我們無法對抑郁本身做些什么,他的問題也并非抑郁那么簡單,而且即便抑郁癥狀解除了,他的障礙也不一定能夠解除?梢哉f這便是軀體癥狀與心理癥狀的不同之處。
現(xiàn)在的臨床心理學教科書中,大部分只有對心理癥狀進行描述和分類,卻無一個清晰的“對癥下藥”體系——長時間的情緒低落等等表現(xiàn)就叫抑郁癥;不受控制的觀念或行為等等表現(xiàn)就是強迫癥;思維跳躍、破碎等等表現(xiàn)屬于精神分裂癥……最后總結出一本相當厚實《xx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當然這么做的意義是規(guī)范統(tǒng)一心理障礙的判別,美國出了一本權威標準叫DSM,中國出了一本CCMD。用于診療的權威,全世界卻沒有一本。
較之軀體癥狀,現(xiàn)代醫(yī)學能夠找出癥狀下面的發(fā)生過程,預測發(fā)展趨勢,而對于人的心理異常癥狀,無論其表現(xiàn)如何多樣無常,科學界除了監(jiān)測出腦電波活動異常,多巴胺等激素分泌異常,便再無收獲。當然,以上是站在“物質基礎”的角度來考慮精神障礙,未免片面。如果站在“非物質”層面來觀察,便產生了現(xiàn)在眾多的心理學流派——行為派說,行為癥狀是心理障礙的核心,必需通過糾正行為來治療;認知派說,認知偏差是心理障礙的首要問題,必需通過改變認知才能夠治療;人本派說,心理障礙的核心問題在于社會功能的損壞,必需給予其充分尊重和關注加以重新建立;精神分析派說,潛意識中的沖突,才是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挖掘出其潛意識,才是治本之道……然而,他們任一方都無法把握癥狀的演變,每個走進咨詢室的求助者,都背負著各自不同的問題,同一個求助者,也會不定時地拋出新癥狀。比如說臨床上有關于“性變態(tài)”的診斷,戀物癖、窺陰癖等多種性心理障礙的癥狀描述均指向性行為,治療亦是偏重于行為的矯正,對于這樣的患者,我們認為他的“性欲”是正常的,只是“行為”扭曲,但是當你滅掉他的變態(tài)行為,他會有另一個變態(tài)行為出現(xiàn)。這時我們就應該懷疑,他真正扭曲的是可能是“性欲”,行為只是表象。
醫(yī)學上,癥狀可以說是我們認識疾病的紐帶,而僅憑癥狀去認識心理疾病顯然是不夠的,試圖通過癥狀去破解心理障礙,亦等于癡心妄想。很多時候我們懷疑,心理癥狀的本身沒有任何意義。河合隼雄先生曾經認識到,當來訪者反復絮叨癥狀的時候,其實是想尋找一個“休息場所”,因為面對心理的課題實在太痛苦,只有回到表面“癥狀”上來,才能夠與外界多一些“共同語言”。那么述說癥狀的時候,重點并不在癥狀本身,里面包含的真正含義是“我實在太痛苦了”,同樣是癥狀,當事人和教科書上說的可能不是一個東西。直觀的看,除卻可供描述的表面“癥狀”,求助者還多一層不可言狀的“痛苦”,這個痛苦體驗貫穿心理障礙的始終。
大部分心理障礙癥狀所描述的表現(xiàn),人在平常狀態(tài)下也會有體驗,比如說情緒低落、焦慮、狂躁、悲傷、孤獨、亢奮……很多人會說,我也有呀,這就叫心理障礙嗎,于是教科書告訴你,不是的,這些表現(xiàn)只有在何種場合、何總程度下出現(xiàn),才是心理障礙。直到你面對真正的求助者,他的述說符合所有教科書的標準,但他最渴望表達的,其實是一層朝夕相處如影隨形的“痛苦”,這一層體驗你很難理解。其實百分百的“共情”是不存在的,“心境”或許可以共同體驗到,但是咨詢師較當事人少了“痛苦”體驗,這點至關重要。比如,當事人說,我心境極端迷;靵y,咨詢師也是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相關體驗的,但不同的是,當事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還是擺脫痛苦,而咨詢師的經驗是,只要趨于理性的去梳理心緒,創(chuàng)建一個思維體系,試圖解釋未知,問題便會解除,但不適用于當事人。因為我們進行簡單心理調節(jié)的時候,理智也好、情感也好,都在一個可控的狀態(tài)。而在心理障礙狀態(tài)下,許多心理活動是自發(fā),不受主觀控制,比如說失眠癥,癥狀是睡不著,平常人所體驗的大都是無睡意,而很多求助者會歸結為腦子里自發(fā)的胡思亂想,并且是不可控的思緒,它不同于平常人的“胡思亂想”,失眠癥的“胡思亂想”是常態(tài)。
今日筆者所談,或許只是徒勞,很多問題就是這樣,越解釋,越解釋不明白。“無法解釋”本身也是心理障礙痛苦的“源泉”,不少尋求自我救贖的求助者,早期傾向于將自己的癥狀對照教科書作自我診斷,這里筆者有個自以為是的建議送給苦海中的你,如果將眼前經歷的一切都看成一整個癥狀的話比如說你的失眠,你有相當?shù)睦б膺是睡不著,你那無法控制的胡思亂想,你為此產生的自責和恐懼……其實都屬于失眠癥一體。——或許你會釋然很多。
-
有些道理需要隨著時間的改變才會明白!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在當代,心理健康問題令全社會堪憂,所謂一個人的健康,已不僅僅只是指身體方面的健康。體格的健康已漸漸進入人們的視線。
-
必備的20種心理調節(jié)措施心理壓力即精神壓力。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現(xiàn)代醫(yī)學證明,心理壓力會削弱人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使外界致病因素引起機體患
-
減肥人的心理你知道多少減肥人的心理有哪些?現(xiàn)在的人都在減肥,用各種方法也要使自己的身體有型,平時的心理保健也很重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我們關心的!也
-
工作壓力大怎么辦 減壓的10種食物在現(xiàn)在這個生活中,我們都知道生活節(jié)奏也是越來越快了,而且導致很多人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男性來說,而且職場中
-
孕期不應有的十種心理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懷孕的時候心態(tài)也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怎么樣更好的去保持一些良好的心情和心態(tài),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