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科舉題你能答多少?
近日,關(guān)于學(xué)歷問題又起了一些風(fēng)波,對此事尚無公斷,我也不說拭目以待,懷著這種看把戲的心理是不厚道的,在這里只能說祝大家最后都平安,都沒事。
唐代宰相的學(xué)歷情結(jié)
中國人重文憑,重學(xué)歷,不是近幾十年才有的,其實早已有之,至少隋唐時期就有例子。
有個叫薛元超的,唐高宗時期的中書令,也就是宰相。他頗具才干和才華。有一回唐高宗說:有了薛元超在中書機構(gòu),其他人也就多余了。唐高宗離開長安去洛陽,還特意留薛元超在長安輔佐太子。
這么一個位極人臣的事業(yè)成功者,卻常常心懷不足,有一回對左右說:“哎,雖說我榮華富貴,卻有三樁遺憾。第一,雖然做宰相,卻不是進士出身;第二,老婆不是貴族出身;第三,不能參與編寫國史。”三大遺憾中,把不是由進士出身擺在第一位。因為薛元超在朝當(dāng)官是承襲父親勛位而來的,也就是說,薛丞相是頂職上來的,不是考上來的。所以薛元超對自己不能由科舉出身而耿耿于懷。學(xué)歷的位置,在當(dāng)時天下人的心目中可謂重矣。
做大臣的如此,甚至連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這種心理。隋朝開創(chuàng)了中國科舉取士的局面,將其擺到了很高的位置。隋煬帝有一次對大臣們說:“我的學(xué)識才華,不比你們差,哪怕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奪第一名,也是應(yīng)該做天子的。”瞧瞧這語氣,似乎不拿到進士這張文憑,連做皇帝都名不正言不順。
相關(guān)文章
-
老人看新聞易引發(fā)焦慮情緒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他們在家里沒事的時候都特別習(xí)慣性的去看一些法制社會的,可是大家有沒有了解過,經(jīng)常去看這樣的節(jié)目,肯
-
你就是你潛意識里想象的模樣你了解自己嗎?你平時看到的自己就是真實的自己嗎?你可知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法碰觸到另一個自己,潛意識中的自己。心理學(xué)家告訴
-
心理陷阱 誘人掏腰包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有哪些?這些這是今天小編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常見的心理陷阱主要包括心理賬戶誤區(qū);認為東西
-
給心靈買張電影票不知道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是否小編我一樣,喜歡看電影,是個十足的電影迷。尤其你還是一位心理學(xué)愛好者,那么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
-
為什么有些人如此愛“裝逼”?相信所有關(guān)注今年里約奧運會的童鞋都聽說澳大利亞霍某人詆毀我們游泳健將孫楊的事跡了。的確,這件事尤其是那段視頻出來后,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