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拔罐療法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慢性鼻炎主要是因急性鼻炎反復發(fā)作或失治而造成。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癥。慢性鼻炎主要是因急性鼻炎反復發(fā)作或失治而造成。此外,慢性扁桃體炎、鼻中隔彎曲、鼻竇炎及鄰近組織病灶的反復感染,有害氣體、粉塵、花粉等長期刺激,皆可引發(fā)本病。主要癥狀有:突發(fā)型鼻癢、連續(xù)噴嚏、鼻塞流涕、分泌物增多、嗅覺減退、咽喉干燥、伴有頭痛、頭暈等。一般分為風邪犯肺和膽經熱盛2型。
一、風邪犯肺
(一)癥狀
多見于發(fā)病初期或長期鼻炎因外感而急性發(fā)作,鼻塞,涕多白黏清稀或微黃,伴頭痛、咳嗽、咳痰、噴嚏不斷、鼻癢。
(二)治法
(1)選穴 印堂、風池、風門、曲池、合谷。
(2)定位 印堂: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見圖2-1-8)。
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見圖3-2-1)。
風門:在背部,當?shù)?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3-2-1]。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jié)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見圖7-3-2)。
合谷:第l、第2掌骨間,當?shù)?掌骨橈側的中點處(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關節(jié)橫紋,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緣上,屈指當拇指尖盡處為取穴部位,見圖7-3-2)。
(3)拔罐方法 艾灸閃罐法。用艾條對上述各穴行溫和灸15分鐘,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為度,之后每穴(除印堂外)閃罐20~30次,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膽經熱盛
(一)癥狀
鼻塞頭痛,鼻涕色黃,黏稠如膿樣,量多,有臭味,伴身熱,口渴,大便干燥。
(二)治法
(1)選穴 上星、迎香、風池、膽俞、曲池、俠溪。
(2)定位 上星:在頭部,當前發(fā)際正中直上1寸(見圖7-4-1)。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見圖7-4-1)。
風池:見前。
曲池:見前。
圖 7-4-1 上星、迎香
膽俞:在背部,當?shù)?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往下推3個椎骨,即第l0胸椎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見圖7-4-2]。
圖 7-4-2 風池、膽俞
俠溪:在足背外側,當?shù)?、第5趾間,趾蹼緣后方赤白肉際處(見圖2-6-3)。
(3)拔罐方法 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對上述各穴進行輕叩刺,以皮膚發(fā)紅或微微出血為度,之后在風池、膽俞、曲池穴上拔罐,留罐5分鐘,每日1次,2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拔罐對緩解鼻炎的癥狀效果較好。
(2)日常生活起居要有規(guī)律,避免風寒濕熱的侵襲,有條件者可常做頭面部的保健按摩。
-
拔火罐能冬病夏治在我國民間很早就有用瓶拔火罐以達到減輕病痛的放法,在醫(yī)院針灸科更能看到針灸總是少不了拔火罐,拔火罐簡稱拔罐,是中醫(yī)外治范
-
秋季拔罐要注意 五個事項要牢記現(xiàn)在很多人都知道,在秋季拔罐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因為這個季節(jié)不冷不熱,是非常適合拔罐養(yǎng)生的,但是拔罐,我們是有很多的事情要
-
拔火罐對治療頸椎病是否有效?頸椎病會引起頸肩疼痛,會嚴重困擾到患者的生活,會影響到生活質量,所以通過拔罐的方式可有效緩解頸椎病的癥狀,對于有頸椎病的
-
哪些人群不適合拔火罐拔火罐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起到調理身體的功效,拔火罐能夠幫助治療身體疾病,也可以促進人體濕氣和寒氣的排出,但是
-
拔火罐要注意哪些事項拔火罐可以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并且具有調理身體的功效,大家要注意拔火罐的正確方式,同時也應該要做好拔火罐的準備工作,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