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助脫垂子宮快快“歸位”
子宮脫垂者的一般治療是支持療法,即加強營養(yǎng),增強體質,適當休息,大便通暢,避免腹壓及過分勞動,有慢性咳嗽或腹瀉者應積極治療。嚴重者,即通過休息子宮脫垂仍不能回納者,應考慮手術治療。通過臨床觀察,子宮脫垂應用中醫(yī)藥治療有很好的療效。
中醫(yī)認為,子宮脫垂多由身體虛弱,正氣不足,氣虛失于收攝所致。依據臨床癥狀與表現可分為:
氣虛型:其主要癥候為子宮下移或脫出于陰道口外,小腹下墜,疲勞后加劇。子宮下移或脫出于陰道口外,輕者休息后脫出之子宮能自行回納;颊咂綍r神疲乏力,四肢軟弱,少氣懶言,面色不華,胃納欠佳,小便頻數,帶下量多,質白清稀,舌淡苔薄,脈細數。治療原則:益氣升提。常用藥味 :黨參、黃芪、白術、甘草、柴胡、升麻、川斷、金櫻子、芡實、陳皮等。
腎虛型:其主要癥候為子宮下移或脫出于陰道口外,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舌質淡紅,脈細沉。輕者脫出之子宮休息后能自行回納。治療原則:補腎固脫。常用藥味 :熟地、山萸肉、杜仲、當歸、淮山藥、枸杞子、金櫻子、五倍子、何首烏等。
濕熱型:其主要癥候為子宮脫出于陰道口外,表面潰破,紅腫疼痛,甚者流黃水,帶下增多,色黃有穢臭味,小便短赤,灼熱澀痛。舌紅苔黃或膩,脈細數。治療原則:清熱利濕,兼以固脫。常用藥味:龍膽草、山梔、柴胡、黃芩、澤瀉、車前子、通草、當歸、土茯苓、生甘草、黃芪、升麻等。內服藥中尚有單驗方:如用棉花根60克,枳殼30克煎水服,有益氣升提之功。
除內服藥外,還可用中藥外治。
1. 熏洗法:藥用黃芪30克,枳殼30克,艾葉10克,五倍子10克,蔥白5?10根煎水趁熱先熏后洗。
2.坐浴法:藥用枯礬9克,烏賊骨15克,五味子9克,五倍子9克,冰片3克煎水坐浴。
3.外敷法:藥用五倍子、煅龍骨各12克,冰片3克,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勻,外敷臍中及脫出之子宮。也可用五倍子與覆盆子等量,共研細末,用麻油調勻,外敷于脫出之子宮及陰道膨出部位。
4.艾灸法:用艾條灸百會、足三里、氣海、長強等穴。
5.自我做提肛療法:即肛門一收一放,一日2次,每次50-100下。
-
女性如果沒有性生活會得婦科病嗎?很多人都認為婦科病一定與性生活有關,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有婦科病的女性私生活不檢點。這其實是很無知的言論,因為與性生活有關的
-
HPV疫苗接種期間可以過性生活嗎?看完你就知道了HPV是人乳頭瘤病毒,分為低危和高危兩種類型,低危型HPV(如6、11)會誘發(fā)一系列生殖器疣。高危型HPV共15種,其中以16和18為代表
-
沒有性生活也會得婦科病嗎很多人都認為婦科病一定與性生活有關,甚至有的人還認為有婦科病的女性私生活不檢點。這其實是很無知的言論,因為與性生活有關的
-
六個幫助女性補血養(yǎng)血的中醫(yī)方法婦女以血為用,因為女性的月經、胎孕、產育以及哺乳等生理特點皆易耗損血液,所以女性機體相對地容易處于血分不足的狀態(tài)。正如《
-
醫(yī)治痛經的中醫(yī)方法中醫(yī)認為痛經發(fā)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于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