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六味地黃丸會不會“上火” ?
常聽人說:吃六味地黃丸 “上火”了?六味地黃丸真能讓人“上火”么?
六味地黃丸是中醫(yī) “補陰方藥之祖”,出自宋代醫(yī)學家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原治小兒發(fā)育不良,表現(xiàn)為立遲、行遲、發(fā)遲、齒遲、語遲的“五遲”癥。到目前為止,其適用范圍遠遠超出“五遲”癥,廣泛應用于各種病癥,在滋補強身方面的顯著療效使它成為補陰的著名方劑。它的藥方組成有“三補三瀉”。“三補”有熟地黃、山茱萸、山藥,共為臣藥。“三瀉”有澤瀉、丹皮、茯苓,共為佐助藥。六味藥合用,補中有瀉,寓補于瀉,而以補為主,構成通補開合之劑,共成滋陰益腎之功。
在中醫(yī)理論中,陰陽是互根互用,互相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在健康狀態(tài)下,陰陽處于平衡狀態(tài),*沒有不適感覺。一旦出現(xiàn)病理情況,陰陽肯定失衡。此時,如果陰陽有一方過亢,另一方會相對不足,出現(xiàn)失衡。形象說來,就是陰陽有一方高于平衡線,另一方仍在平衡線上,這種狀態(tài)不能用“補”的方法來治療,而應該“瀉其有余”,就是削弱亢盛的一方,使失衡重新回到平衡狀態(tài)。而如果陰陽有一方出現(xiàn)虧損,另一方相對亢盛,即陰陽有一方低于平衡線,而另一方仍在平衡線上,這種失衡應該“補其不足”,就是補充不足的一方,失衡自然就恢復平衡。前一種情況不是虛癥,所以沒必要“補”;后一種情況是虛癥,所以必須補。在后一種情況中,陽不足就是“陽虛”,此時會引起相對的“陰盛”,表現(xiàn)為極度怕冷,各種功能低下、萎頓;陰不足就是“陰虛”,此時引起相對的“陽亢”,表現(xiàn)為一種“虛熱”,癥狀可以見到五心煩熱,骨蒸盜汗,頭暈目眩,身體羸瘦等,功能的過度虛假繁榮之下是陰液物質(zhì)的極度不充實。
“陰虛生內(nèi)熱”,所謂的“上火”就是“熱”,六味地黃丸屬于滋補而非溫補,要消除的是“陰虛”,“陰虛”去除后,“虛熱”自然消弭,如何還會“上火”?
之所以有人認為六味地黃丸讓人“上火”,可以做如下原因分析:
一、服用六味地黃丸的同時,正好趕上某一原因造成“上火”而歸罪于六味地黃丸;二、六味地黃丸藥性滋膩,長時間服用,會引起脾胃運化不良,從而導致一些病理產(chǎn)物的堆積而生濕生熱,看似“上火”;三、藥不對癥,即不是腎陰虧虛癥者服用六味地黃丸而引起未經(jīng)診斷的問題,誤認為是“上火”。
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是一身陰液的總源。腎、肝、脾與體內(nèi)陰液的生成、貯存、補充直接相關。六味地黃丸對此三臟的陰液不足或虧損進行滋補,藥性甘涼而平和,不會引起所謂“上火”。如果“上火”,盡快另找原因,不要妄自揣度。
-
哪些人不能吃六味地黃丸?六味地黃丸具有調(diào)理腎虛的作用,能有效緩解腎虛的狀況,六味地黃丸能夠緩解身體疲勞的問題,但是大家要注意是藥三分毒,如果盲目
-
六味地黃丸能治療哪些疾病六味地黃丸的功效與作用比較廣泛,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可以有效改善腰膝酸軟的癥狀,并且能緩解身體乏力的癥狀,服用六味地黃
-
六味地黃丸有哪些功效六味地黃丸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并且具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六味地黃丸可緩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癥狀,并且能輔助治療更年期綜合癥,
-
六味地黃丸有什么作用六味地黃丸可輔助治療糖尿病,能夠有效治療腎炎,并且能緩解更年期綜合征,六味地黃丸可以輔助治療口瘡,合理的服用六味地黃丸,
-
六味地黃丸的功效作用 分析六味地黃丸的養(yǎng)生功效六味地黃丸可以輔助治療多種疾病,而且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六味地黃丸是一種中成藥,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可以降低血壓和血脂,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