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类精品免费观看|高清无码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好爽|成人手机在线播放|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久蜜桃福利观看|欧美盗摄αv一区|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电影|亚洲第一社区在线观看韩国|怡红院怡春院美国|日韩做a爰片久久毛片A片小说

當前位置:聞康親子 > 快樂寶貝 > 學齡前 > 教育

對話方式有問題的5種父母

對話方式有問題的5種父母

下面介紹我在醫(yī)院里經常遇到的“問題父母”的類型。如果你也屬于其中的一種類型,就必須馬上拋開一直控制你的傳統(tǒng)觀念。但是大部分“問題父母”總認為自己非常正常,而且能好好地教育孩子。作為父母,我們需要更冷靜、更嚴格的判斷。

  1。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父母

  我認為,最嚴重的“問題父母”就是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父母。例如,大聲訓斥孩子或大發(fā)雷霆后,不能意識到孩子被驚嚇了,只考慮自己不愉快心情的父母。

  如果讓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父母陪孩子玩游戲,他們就不會玩適合孩子的游戲,而只是忙于限制孩子的行為。如果孩子想玩猜謎游戲,他們就嚇唬孩子說:“如果你猜不出來,就給我小心點!”另外,這種類型的父母還喜歡干預孩子的游戲。“你來按這個看看”,“來猜猜這個謎”,“快過來幫娃娃穿衣服”。

  如果孩子只喜歡玩汽車等特定的玩具,該類型的父母就會搶走孩子的玩具,然后讓孩子玩父母喜歡的游戲。“只玩一種游戲怎么行呢?你要學會玩其他游戲。”

  另外,有些父母只知道坐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孩子,而有些父母不僅不懂得陪孩子玩,反而急于教孩子寫字或數數。一般情況下,這種父母的孩子也幾乎沒有任何表情,而且不敢正眼看別人,對媽媽的態(tài)度也起伏不定。只要媽媽陪自己玩,他們就會露出笑臉,但是只要媽媽限制自己的行為或干預自己的游戲,他們就會吵鬧不停。另外,即使媽媽不在身邊,他們也不會到處去找媽媽。同時,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比較差,而且長大后會具有強烈的攻擊性。

  曾經有一個孩子在幼兒園里特別喜歡挖出洋娃娃的眼睛,而且喜歡嚼爛挖出來的眼睛。后來發(fā)現,這個孩子的媽媽就是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母親。“為什么我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呢?”孩子的媽媽只顧著自己的立場。當我們要求媽媽積極地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時,她又開始埋怨孩子:“即使按照醫(yī)生的囑咐做,也治不好這個孩子的。”

  或許她說得也有道理,因為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父母也不了解自己的感情。對他們來說,除了好、壞之外,沒有恐懼、嫉妒、憤怒、自豪、羞恥等細微的感情,因此不懂得體會別人的感情,更不會關心別人的感受。在這種父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是一生中都沒有得到過理解的不幸孩子,因此經常煩惱、發(fā)火、陷入混亂的狀態(tài)。

  對于該類型的父母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觀察別人感情的訓練,因此我給他們留了作業(yè):當你為孩子發(fā)火時,為孩子大吵大鬧時,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在分析孩子心情的過程中,不懂得自己感情的父母也會開始逐漸關心孩子的情緒。

  許多人一直反對嬌生慣養(yǎng)孩子,因此有很多父母不懂得關心孩子的感情,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孩子的心。尤其是大部分爸爸不太懂得孩子的情緒和心情。即使不吼叫、不打罵,只要不懂得陪孩子玩游戲,不懂得回應孩子的行為,即可以認定為感情未分化的人。

  如果把孩子比作樹苗,對孩子的教導與培養(yǎng)是泥土,那么感情就是水。沒有水的滋養(yǎng),樹苗就無法茁壯生長。如果有話對孩子說,就應該先觀察孩子的情緒,然后帶著媽媽的感情表達出想說的意思。如此一來,媽媽對孩子的建議才能發(fā)揮出預期的效果。因此,對孩子的情感表達反應遲鈍的父母應該不停地觀察孩子的情緒,當通過這個過程變成感情豐富的人時,你就能跟孩子進行和諧的對話了。

  2。喜歡嘮叨的父母

  一個孩子的媽媽很喜歡嘮叨,有一次這個孩子對我說:“好想往媽媽的嘴里塞東西喔!”喜歡嘮叨的媽媽從來都不肯耐心去等孩子獨自完成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她們不停地檢查孩子的所有行為。“快起來刷牙”,“吃飯時不要掉米粒”,“要注意過馬路”,“好好整理書桌”,“別忘了帶回通知書”等等。對于一天二十四小時里所發(fā)生的事情,她們經常感到不安和憂慮。她們經常擔心自己不能成為合格的母親,又擔心由于自己的缺陷毀壞孩子的前程,還擔心丈夫的事業(yè),因此在孩子行動之前,總是要不停叮嚀孩子。

  如果對她們說:“不要為那些瑣事煩惱”,她們就會生氣地反問道:“我所做的事情中,有什么事情是做錯了的嗎?”如果對她們說:“在孩子獨自完成前,你就耐心地等待吧”,她們就會狡辯道:“不管你怎么等待,孩子們都不會自覺地做事的,否則我為什么要嘮叨不停呢?”她們始終看不到孩子變化的樣子,也看不到孩子成長的樣子。

  因此,從小在嘮叨聲中成長的孩子,普遍缺乏獨立思考、判斷、決定的能力。由于媽媽不停地侵害孩子的自主性,孩子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沒有信心,而且經常為自己的決定忐忑不安。“如果做錯了怎么辦?”“如果失敗該怎么辦呢?”他們缺乏“辦不成也無所謂”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勇氣,因此將成為比媽媽更膽小怕事的人。

  如果你是喜歡嘮叨的父母,就應該從現在開始讓孩子做一些以前不敢讓他們做的事情。例如,讓7歲的孩子獨自到商店買東西,或者讓孩子整理鞋柜或整理報紙。但是允許孩子獨自做時,就應該百分之百尊重孩子的意見,而且事過以后不能再提這件事情。

  很快你就會發(fā)現,孩子能做比你想象中更多、更難的事情。其實,大部分孩子都比媽媽想象的還要聰明,但是如果媽媽不承認孩子的能力,孩子就沒信心展現自己的能力。請不要忘記,父母信任多少,孩子就能成長多少。

  3。不會用言語表達的父母

  此類型的父母就是暴力型父母。當孩子做出違背自己意愿的行為時,他們不會耐心地教育孩子,反而會先動手,或者大聲呵斥。具有“火一樣的性格”、“急躁性格”的媽媽,或者特別重視家長權威的爸爸,都是此類型的父母。此類型的父母認為,當孩子不聽話時,必須狠狠地打,因此跟孩子對話時,他們寧愿動用武力,也不愿意花一點時間反省自己:我這樣做是正確的嗎?

  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成為學校的暴力分子。每當受父母體罰時,他們就會拿懦弱的同學出氣。他們經常被父母打罵,而且看慣了打孩子后面不改色的父母,因此打其他同學后,他們也從來沒有罪惡感。當發(fā)生暴力事件時,這些孩子的父母就會露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小孩子之間難免打架嘛,何必為這么點小事情發(fā)那么大的脾氣呢?”“男孩子之間,打架是很正常的事。”他們已經對暴力很麻木,因此根本無法感受到受害者的痛苦和傷痛。

  用暴力教育孩子,是破壞與孩子對話的快捷方式,是屬于“虐待兒童”的反社會犯罪行為。暴力行為不但會給孩子的人生留下無法磨滅的創(chuàng)傷,而且會培養(yǎng)出未來的犯罪分子。因此,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們韓國的政府也應該像外國一樣,對虐待孩子的父母采取強硬的處罰措施。有沒有看過在暴力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的表情呢?任何理由都不能證明暴力的合法性。

  因此,只要不聽話就盲目地使用暴力的父母們,應該停止你們的暴力行為了。如果你們不改變使用暴力的習慣,就永遠都看不到孩子美好的未來。

  4。不能忍受違背自己意愿的父母

  此類型的父母既沒有暴力傾向,感情也不遲鈍,但是只要孩子提出跟自己不同的意見,他們就會忍不住發(fā)脾氣。他們特別討厭頂嘴的孩子,過于強調傳統(tǒng)禮儀。在公公、婆婆面前百依百順;在別人面前不敢表露出自己不愉快心情的媽媽,絕對服從上司命令的爸爸就屬于該類型的父母。

  他們在權力高于自己的人面前喜歡裝出一副奴才樣,而在下屬面前喜歡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同時希望下屬絕對地服從自己的命令。在同等地位的人面前,他們就變得特別禮讓、特別親切,因此給別人留下很友善的印象,但是只要一回家,他們就變成無法無天的暴君。他們認為,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無禮”、“不懂禮貌”、“好頂嘴”的行為,因此不斷地限制孩子的言論自由,強求孩子絕對服從父母的安排。針對不同的想法和意見,他們不敢堂堂正正地提出自己的見解,也不能接受別人所提出的不同意見。當自尊心受到傷害時,容易生氣的媽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在他們客氣、禮貌的背后,還隱藏著缺乏自信心的自我。當有人突然提問“你有什么想法”時,此類型的人就會不知所措,露出很茫然的表情。即使有自己的見解,他們也看不起自己的想法,因此不懂得珍惜自己。在這種父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大部分比較冷漠,而且反叛心理極強。此類型的父母首先要分析自己無法接受孩子不同意見的原因,然后逐漸改變自己的想法。

  5。喜歡在孩子面前訴苦的父母

  “本來就夠辛苦了,為什么你還要這樣折磨我們。” “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你吃了多少苦嗎?所以你要更努力學習!”如果以上兩句話是你經常說的話,那你有可能屬于喜歡在孩子面前訴苦的父母。

  此類型的父母不僅沒有為孩子克服自己所吃的苦,而且把孩子當作分享痛苦的對象。對他們來說,孩子并不是需要他們保護的對象,而自己才應該是受孩子保護的對象。因此,他們就只顧著在孩子面前訴說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失去的一切。

  在這種父母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早熟。離婚家庭的孩子、媽媽受丈夫虐待的孩子就屬于這種類型。很多人都欣賞早熟的孩子,但是世上沒有比早熟的孩子更不幸的了。他們不僅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懷,而且還要承受父母所經歷的苦難,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很成熟,但是內心里還有很多對自己欲望的不滿。此類型的孩子在尋找伴侶時,往往會經歷意外的挫折。

  下面介紹最典型的例子。如果孩子的媽媽由于暴力傾向的爸爸而備受折磨,孝順的孩子就會形成必須保護可憐的媽媽的義務感,因此成家以后也會絕對地聽從媽媽的話,甚至沒錢交孩子的幼兒園費用,也要湊齊媽媽的旅行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孝順的兒子不能真正地成為妻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父親,只能成為可憐的媽媽的孝子。

  有些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孝子”一樣只為父母而生活,世上沒有比這種要求更自私的想法了。作為合格的父母,應該靠自己解決自己的困難,不能把自己的痛苦強加給孩子,否則孩子在一生中都要背負叫做“父母”的沉重包袱。

  如果不想給孩子增加生活的壓力,就應該馬上停止向孩子訴苦,這也是作為父母必備的、最起碼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