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欺負家長如何正確引導
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兒接觸社會,早點兒學會與人交往。當孩子受到欺負后,父母都不免滿腔怒氣,心中一邊指責對方孩子沒家教,一邊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本事,這無疑是最錯誤的兩種想法。這個時候,我們到底該怎樣做才有益于孩子的成長呢?
被搶玩具:鼓勵溝通
案例:鄰家倩倩常來我家玩,她攻擊性很強,總搶我家小寶的玩具和書,小寶搶不過,就哭著來找我。這時候我會勸他去和倩倩姐姐商量,如果他不敢的話,我就陪他去。我當著小寶的面跟倩倩說:“倩倩,玩具是小寶先拿的,如果你也想玩的話,是不是跟小寶說一下?”然后我又跟小寶說:“倩倩姐姐想玩這個玩具,她是客人,你是不是可以先給她玩呢?”小寶很快同意了! (小寶媽媽)
點評:既然孩子要融入社會,就要接受社會現狀。所以鼓勵孩子敢于正視困難,學會直接表達,是一種比較好的做法。當沖突發(fā)生后,大人可以指導,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孩子今后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容易演變成默默承受或習慣性逃避。
發(fā)生爭執(zhí):轉移注意力
案例:小米兩歲的時候遭遇了來自小伙伴的第一次攻擊,她和一個比她大半歲的小老外在游樂場發(fā)生了爭執(zhí)。開始我沒有出面,希望他們能自己協(xié)調。后來那個小男孩死死抓住小米的臉,小米只得大哭,所以我就過去抱起了她,安撫她的情緒,然后馬上用其他活動轉移她的注意力,她很快就忘記了剛才發(fā)生的事,繼續(xù)玩下去了。 (小米媽媽)
點評:這樣大的孩子多有獨立性了,只要沒有出現傷害性的攻擊,就應該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決的。一般情況下,都會認為女孩容易處于弱勢,但事實上,現在很多女孩也很強勢,她們和男孩發(fā)生沖突時,往往能獲得成功。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解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別忘了告訴她,放棄也許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有更多的選擇在等著她。
被人咬傷:謹防模仿
案例:榛榛剛入園半個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出來。事發(fā)后,老師一直在邊上解釋,隆隆媽媽也不停地道歉。所以我沒有說什么。回家路上,我在想,這件事最嚴重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榛榛從此也學會攻擊別人,我必須想辦法杜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一邊觀察孩子的情緒,叮囑他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可以叫老師,也可以盡力把對方推開。同時像聊天一樣地詢問他:“傷口疼不疼?”他說“疼”之后,我就跟他說:“咬人是非常不好的,會給別人帶來痛苦,你以后會咬別人嗎?”他說:“不會!” (榛榛媽媽)
點評:確實,孩子相互之間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制止孩子模仿一些不良行為。除此之外,在處理中父母盡量不要去強化孩子的痛苦以及大人的憐憫,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委屈,也不會在心里留下任何傷痕。 (子君)
被搶玩具:鼓勵溝通
案例:鄰家倩倩常來我家玩,她攻擊性很強,總搶我家小寶的玩具和書,小寶搶不過,就哭著來找我。這時候我會勸他去和倩倩姐姐商量,如果他不敢的話,我就陪他去。我當著小寶的面跟倩倩說:“倩倩,玩具是小寶先拿的,如果你也想玩的話,是不是跟小寶說一下?”然后我又跟小寶說:“倩倩姐姐想玩這個玩具,她是客人,你是不是可以先給她玩呢?”小寶很快同意了! (小寶媽媽)
點評:既然孩子要融入社會,就要接受社會現狀。所以鼓勵孩子敢于正視困難,學會直接表達,是一種比較好的做法。當沖突發(fā)生后,大人可以指導,不能置之不理。不然,孩子今后仍然不知道如何處理,容易演變成默默承受或習慣性逃避。
發(fā)生爭執(zhí):轉移注意力
案例:小米兩歲的時候遭遇了來自小伙伴的第一次攻擊,她和一個比她大半歲的小老外在游樂場發(fā)生了爭執(zhí)。開始我沒有出面,希望他們能自己協(xié)調。后來那個小男孩死死抓住小米的臉,小米只得大哭,所以我就過去抱起了她,安撫她的情緒,然后馬上用其他活動轉移她的注意力,她很快就忘記了剛才發(fā)生的事,繼續(xù)玩下去了。 (小米媽媽)
點評:這樣大的孩子多有獨立性了,只要沒有出現傷害性的攻擊,就應該相信孩子是有能力解決的。一般情況下,都會認為女孩容易處于弱勢,但事實上,現在很多女孩也很強勢,她們和男孩發(fā)生沖突時,往往能獲得成功。所以,父母在給孩子講解自我保護的同時,也別忘了告訴她,放棄也許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因為有更多的選擇在等著她。
被人咬傷:謹防模仿
案例:榛榛剛入園半個月,就被班上的小伙伴隆隆咬了。胳膊上清晰的牙印,好像“浮雕”似的凸出來。事發(fā)后,老師一直在邊上解釋,隆隆媽媽也不停地道歉。所以我沒有說什么。回家路上,我在想,這件事最嚴重的負面影響,可能是榛榛從此也學會攻擊別人,我必須想辦法杜絕。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一邊觀察孩子的情緒,叮囑他今后再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可以叫老師,也可以盡力把對方推開。同時像聊天一樣地詢問他:“傷口疼不疼?”他說“疼”之后,我就跟他說:“咬人是非常不好的,會給別人帶來痛苦,你以后會咬別人嗎?”他說:“不會!” (榛榛媽媽)
點評:確實,孩子相互之間的摩擦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制止孩子模仿一些不良行為。除此之外,在處理中父母盡量不要去強化孩子的痛苦以及大人的憐憫,這樣孩子就不會感到委屈,也不會在心里留下任何傷痕。 (子君)
相關文章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慣的方法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進行正確的引導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