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來和你的孩子說話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quán)威。
我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國精神病學(xué)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guān)愛。”無數(shù)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關(guān)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zhuǎn)變姿態(tài),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guān)愛子女,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康女士就很聰明,她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女兒穎穎回家晚了,媽媽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媽媽告訴穎穎,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穎穎回來。穎穎說,她陪同學(xué)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穎穎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康女士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是不科學(xué)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可很多父母往往扮演著過來人的角色,對孩子事事進行“專政”,認為孩子應(yīng)該對父母言聽計從。然而,這不平等的方式卻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一對西方的夫婦周末要單獨外出,但是要說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是一個大難題。我們看看這個父親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來,取得和孩子同樣的高度(甚至有點仰視),然后,一本正經(jīng)地同孩子談判:
“先生(他稱自己的孩子為先生),媽媽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應(yīng)該輕松一下?”
“是的。”孩子點點頭。
“我是否也應(yīng)該有這種榮幸,讓她陪陪我,順便也輕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時候還給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親想了想說,“如果你能說服阿姨允許你晚睡的話。”
“好,你把她帶走吧。但你要答應(yīng)我照顧好她。”
“交給我好了。順便說一句,寶貝兒,我為你驕傲。謝謝!”
這個孩子在與父親的交談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護,他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是個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父親失望。
有的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為孩子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在孩子表現(xiàn)出獨立意識時卻一味指責孩子任性、執(zhí)拗、不聽話,這不僅會引起孩子的抵觸、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傷害感情,而且會壓抑孩子的獨立性,使孩子變成依賴性很強的低能兒。
孩子希望父母能和他們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與父母坦誠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父母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和孩子說話呢?我的建議是:
? 在和孩子說話時,注意用語。有些父母與孩子說話的時候,常常使用命令的語氣,像“你為什么不……”、“你趕快給我……”難免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每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欠缺的時候,可以給出一些委婉的建議,像“如果”、“不妨”、“試一試”、“或者”等。還要注意不能說傷害孩子感情的話。
? 定時召開家庭會議。在家庭會議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說出心里的想法,讓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參與家庭討論。雖然有時有些事務(wù)與孩子沒有關(guān)系,但成年人可以和孩子說說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讓孩子和你一起分擔。
? 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quán)。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quán),但并不是說,什么事都要孩子去面對,而是讓他感受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這樣,不但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使孩子健康成長。
? 回想自己的童年。每一個父母都曾經(jīng)有過童年,也有過不被大人理解的歲月。回想自己小時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最喜歡做的是什么,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我們知道,只有兩頭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間的管道里來回流動,如果一頭高,一頭低,水就只能往一個方向流了。孩子與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來和孩子說話,父母與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美國精神病學(xué)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jīng)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guān)愛。”無數(shù)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來關(guān)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zhuǎn)變姿態(tài),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guān)愛子女,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康女士就很聰明,她是這樣跟孩子交談的:
有一天,女兒穎穎回家晚了,媽媽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媽媽告訴穎穎,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穎穎回來。穎穎說,她陪同學(xué)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并向媽媽道歉。媽媽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穎穎高興地親了一下媽媽:“媽咪,你真好!”
康女士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是不科學(xué)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子女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可很多父母往往扮演著過來人的角色,對孩子事事進行“專政”,認為孩子應(yīng)該對父母言聽計從。然而,這不平等的方式卻妨礙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一對西方的夫婦周末要單獨外出,但是要說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等候是一個大難題。我們看看這個父親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來,取得和孩子同樣的高度(甚至有點仰視),然后,一本正經(jīng)地同孩子談判:
“先生(他稱自己的孩子為先生),媽媽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應(yīng)該輕松一下?”
“是的。”孩子點點頭。
“我是否也應(yīng)該有這種榮幸,讓她陪陪我,順便也輕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時候還給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親想了想說,“如果你能說服阿姨允許你晚睡的話。”
“好,你把她帶走吧。但你要答應(yīng)我照顧好她。”
“交給我好了。順便說一句,寶貝兒,我為你驕傲。謝謝!”
這個孩子在與父親的交談中,人格得到了尊重,自尊心得到保護,他感覺到自己已經(jīng)是個大人了,因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讓父親失望。
有的父母在所有的事情上為孩子包辦代替,有的父母在孩子表現(xiàn)出獨立意識時卻一味指責孩子任性、執(zhí)拗、不聽話,這不僅會引起孩子的抵觸、與父母發(fā)生沖突、傷害感情,而且會壓抑孩子的獨立性,使孩子變成依賴性很強的低能兒。
孩子希望父母能和他們交流,希望父母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朋友式溝通。只有平等,才能使孩子敞開心扉,與父母坦誠相待;只有平等,才能讓孩子健康地成長。
父母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和孩子說話呢?我的建議是:
? 在和孩子說話時,注意用語。有些父母與孩子說話的時候,常常使用命令的語氣,像“你為什么不……”、“你趕快給我……”難免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每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欠缺的時候,可以給出一些委婉的建議,像“如果”、“不妨”、“試一試”、“或者”等。還要注意不能說傷害孩子感情的話。
? 定時召開家庭會議。在家庭會議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說出心里的想法,讓孩子和成年人一樣參與家庭討論。雖然有時有些事務(wù)與孩子沒有關(guān)系,但成年人可以和孩子說說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讓孩子和你一起分擔。
? 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quán)。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主動權(quán),但并不是說,什么事都要孩子去面對,而是讓他感受到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能得到父母的尊重。這樣,不但能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還能增強孩子的獨立意識,使孩子健康成長。
? 回想自己的童年。每一個父母都曾經(jīng)有過童年,也有過不被大人理解的歲月。回想自己小時候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最喜歡做的是什么,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相關(guān)文章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xí)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xí)慣的方法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xí)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xí)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jīng)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yīng)進行正確的引導(dǎo)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lǐng),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xué)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