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孩子選擇合適的方式
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
孩子犯了錯,父母怎樣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家長,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家長達到這一效果。
該吃飯了,4歲的兒子正在看動畫片,叫了幾遍也沒反應(yīng)。媽媽趙玲決定來點硬的,生拉硬拽時,兒子哭鬧著不肯吃飯,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一個大包。趙玲這下可火了,生氣地把孩子罵了一頓。可罵完后,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的,趙玲又心軟了,開始后悔,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她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QQ群上的媽媽們。
趙玲的擔憂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她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批評管教少不了,但孩子年幼的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才能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困惑,長沙市家長學(xué)會理事、湘雅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主任楊放如副教授說,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楊教授說:“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程度,就完全可以根據(jù)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shù)呐u。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楊教授認為,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是因為大人常常是在盛怒之下口不擇言。所以當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
批評的目的:學(xué)會對自己行為負責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fā)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楊放如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對一個4歲的孩子,應(yīng)當讓他知道,用硬梆梆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yīng)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家長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就拿趙玲的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某些家長可能氣憤地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qū)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批評的時機:別在生氣的時候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家長們要明白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楊放如建議,家長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yīng)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很多家長常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開始翻舊帳,這非常不好。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guān)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孩子犯了錯,父母怎樣批評才能既有作用,又不傷害孩子呢?心理專家告訴家長,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選擇適合的批評方式,會幫助家長達到這一效果。
該吃飯了,4歲的兒子正在看動畫片,叫了幾遍也沒反應(yīng)。媽媽趙玲決定來點硬的,生拉硬拽時,兒子哭鬧著不肯吃飯,掙扎間竟用玩具把媽媽的頭給敲出了一個大包。趙玲這下可火了,生氣地把孩子罵了一頓。可罵完后,看著兒子哭得可憐兮兮的,趙玲又心軟了,開始后悔,自己這樣批評孩子,會不會給他留下心理陰影?她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QQ群上的媽媽們。
趙玲的擔憂立刻贏得一群媽咪好友的共鳴,她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少做媽媽的都有類似的困擾:孩子難免會犯錯,批評管教少不了,但孩子年幼的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才能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困惑,長沙市家長學(xué)會理事、湘雅醫(yī)院心理衛(wèi)生中心主任楊放如副教授說,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楊教授說:“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程度,就完全可以根據(jù)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shù)呐u。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楊教授認為,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是因為大人常常是在盛怒之下口不擇言。所以當家長在生氣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
批評的目的:學(xué)會對自己行為負責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fā)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楊放如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對一個4歲的孩子,應(yīng)當讓他知道,用硬梆梆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yīng)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家長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就拿趙玲的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某些家長可能氣憤地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qū)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批評的時機:別在生氣的時候
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家長們要明白批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楊放如建議,家長的批評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比如孩子回家后又忘記洗手,我們應(yīng)該告訴他,我們每個人回家后都要洗手,不洗手是不對的,而不要擴大到其它事情上。很多家長常常在不自覺的情況下開始翻舊帳,這非常不好。而當孩子的錯誤舉動涉及人際關(guān)系時,最理想的方式是用兩個步驟去“完成”一次批評——先把自己對于孩子某個行為的感受直接告訴他,然后平靜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是一個好孩子,只是這次做錯了。”
相關(guān)文章
-
怎樣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 五招讓寶寶“能說會道”有很多的家長朋友說鄰居家或者朋友家、親戚家的寶寶好會講話,特別的討人喜歡,而自己家的寶寶卻沉默不語,怎樣都不肯多說話,其
-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xí)慣 讓孩子擁有良好習(xí)慣的方法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xí)慣?讓孩子長大成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眾多家長對孩子的期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那么在孩子小的時候要進
-
怎樣開發(fā)孩子的智力 讓孩子更聰明的方法孩子的智力雖然存在先天性,但是通過后天培養(yǎng)也可以獲得提高,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可以使用一些方法來開發(fā)孩子的智力,讓孩
-
孩子的20個壞習(xí)慣,你知道幾個?在三字經(jīng)中,開頭便是“人之初性本善”,這代表著孩子在成長期還不能充分理解對與錯的定義,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yīng)進行正確的引導(dǎo)
-
怎么教孩子游泳 只需簡單五步驟怎么教孩子游泳呢?說到游泳,這是一項很好的本領(lǐng),一些家長不會游泳,所以特別想教孩子學(xué)會游泳,但是自己不會游泳能不能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