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專家對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提出心理學建議
四川省汶川發(fā)生了7級以上的特大地震,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全國各地幾乎都有震感。最近幾十年來,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心理學原理和心理干預在救災工作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鑒于這次地震的影響很大,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國務院應急專家組成員張侃特提出如下建議:
1、在當前,地震地區(qū)的人們,除了眼前的與安全和生活有關的問題外,最擔心的是,是否還會有危害性的余震;在其他地區(qū)的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的所在地是否會有地震。因此,有關預測權威機構要立即、并不斷及時發(fā)布適時預報。雖然地震預測還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但是,只要科學表達,人民群眾都是可以接受的。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謠言而至的社會的不穩(wěn)定。
2、發(fā)動各級媒體,通過介紹“地震知識”的方式,傳遞地震在國際范圍內是常見的自然災害,而這次汶川地震并不是危害最大的地震之一的信息。
3、各種媒體(報紙、電視、電臺、網絡)要不斷報道政府、各級領導、救災隊伍的活動情況,這會極大地增加受災群眾獲得社會支持的感受,有利于他們克服困難、避免心理危機、戰(zhàn)勝自然災害。各級媒體應不斷插播有關消息,以顯示黨和政府對抗震救災的高度關心,對全國人民的高度責任感。
4、組織報道過去我國戰(zhàn)勝地震的事例,向國民傳遞正面的信息,使得受災和未受災的群眾從心理上減輕壓力。人的心理壓力一旦減輕,就會更積極的思考和積極地行動。
5、凡是災害出現時,一定會有助人利他行為出現。要及時對這些好人好事進行深入報告。這一方面可以從正面調動人的積極性,也可以使受災人群感到有所依靠。
6、要注意防范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地震謠惑奧運,及時進行正面引導。
7、心理危機一旦發(fā)生,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克服。心理干預實行的越早,防止發(fā)生心理危機的效果越好。為此,在抗震救災工作中要注意對涉及人員的心理干預。
相關文章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