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易于健康的報復心理
拉丹終于被擊斃,讓美國人報了大仇。報復是不是一件好事?在很多人心中,報復行為的名聲不太好。但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報復有益于心理健康。
在很多文化當中,通過罰款、體罰、囚禁等方式懲罰作惡的人,是伸張正義,例如在阿爾巴尼亞流傳著歷史悠久的“血親復仇”,就是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式的等量報復。當政府用法律和暴力對作惡者進行懲罰,我們稱之為法律制裁。如果受害者或受害者的熟人報私仇,就有爭議了。美國積極心理學家羅伯特·比斯瓦斯·迪恩那認為,報復符合自然人倫,也是一種心理需要。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沒有把報復列入其需要層次理論之中,但迪恩那認為,報復和口渴一樣均屬于底層需要優(yōu)先滿足的需要。
報復心又被稱為“怨恨”,經常被人們忽視。我們都知道基本情緒包括恐懼、高興、內疚等,但還有一些了解不多的復雜情感狀態(tài),怨恨就是其中之一。怨恨,就是被挫敗或者受害的感覺,糅合了反擊的欲望,但卻無能為力,于是產生了報復的幻想。例如,與鄰居長期爭奪房產的所有權,婚姻中發(fā)現配偶出軌,遭遇保險公司拖延理賠,以及一切你感到自己是受害者的情形。我們或多或少都有伴隨怨恨的幻想,例如在馬路上開車被別人強行切線后,你心里想著要搶到那個家伙前面。
人們通常認為,懷有報復幻想是不能寬恕別人,是小氣、不辨是非、不道德的表現。迪恩那認為并非如此,有3個心理學實驗研究發(fā)現,由怨恨而生的幻想對人的心理有好處。
第一個研究發(fā)現,當士兵想象上級在受罪,他們的心理就會體驗到良好的情緒——想必上級曾經虐待過他們。報復幻想可以緩解受害者的不良感受。
第二個研究,讓參加者想象愛人欺騙了自己,然后模仿巫術讓他們用針“扎小人”,結果扎完后他們感到怨恨減少了,因為報復心得到了滿足。
第三個研究發(fā)現,報復心的滿足并非一定要看到作惡者受罪,而是看到作惡者得到教訓,讓他們懂得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有報復心并非心理不健康,反而是一種心理保護機制。請注意,實施報復和報復幻想是兩碼事——如果你只是想,你的心理還是相當健康的。
-
除了抑郁癥,還有什么病要去精神科呢表現為沒有事實根據也無明確客觀對象和具體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不安的心情,還有植物神經癥狀和肌肉緊張,以及運動性不安。
-
有性心理障礙應該怎么辦性心理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困擾著許多的男性以及女性的問題,并且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嚴重的影響到夫妻感情,給自己的
-
導致兒童睡眠障礙的原因有哪些睡眠障礙在許多的兒童以及成年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fā)病,并且有許多的孩子在遭受著這種疾病的嚴重困擾和影響,大家要注意了解兒童睡
-
這3類人最容易“春節(jié)心理恐慌”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
長期焦慮,當心大病來襲現代生活中,人們壓力普遍較大,學生黨的壓力來自于學業(yè)、考試,上班族的壓力來自于績效、工作……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壓力,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