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為什么也會心煩?
個例:欣欣是一家外企的職員,她工作出色、樂于助人,但她有一個煩惱,她的朋友都喜歡向她傾訴,她也感到無法拒絕,于是自己成了一個情緒垃圾筐,聽了那么多人的煩心事,有時她自己也會莫名其妙地心煩。欣欣不明白,為什么她的朋友都喜歡向她傾訴?
心理分析:欣欣的心理稱為“助人者”的心理。首先, 這樣的心理往往是在家庭里養(yǎng)成的,如果一個家庭需要孩子成為一個“拯救者”,代替成年人負起一些責任,如果孩子過分聽話,總是為父母考慮,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處處為別人著想,甚至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這種心理使欣欣很像一個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但欣欣畢竟不是咨詢師,也沒有咨詢師必備的技能,更不是在一個咨詢的環(huán)境中,她這樣做就像一個“無償?shù)闹苏?rdquo;,雖然被崇拜,但是活得很累。
其次,欣欣的道德觀念很強,她會覺得自己“應該”幫助朋友,或者說有義務幫助別人,這樣的心理說明欣欣自我價值感很低,只有通過對別人無償?shù)膸椭拍荏w會到自己有價值。
第三,欣欣的潛意識里其實并不是不圖回報的,她用幫助別人的方式,其實是想獲得一種歸屬感,獲得朋友的依賴和需要,從而證明自己并不是沒用的、不被重視的。欣欣傾聽朋友們的煩惱,更多的心理動機是為了能被朋友們喜歡和接納。
欣欣如何走出這種“助人者”情結呢?首先要學會拒絕,如果朋友的傾訴突破了友誼的界限,就不要要求自己總是幫別人,因為自己沒有這個義務。第二,欣欣要學會控制自己,在什么情況下保持界限、什么情況下助人,要靈活轉換。雖然助人是件好事,但要掌握分寸和適應環(huán)境。第三,欣欣可以嘗試說出自己的煩惱,嘗試也讓朋友來關注自己,和朋友真正互動起來就會減少煩惱。
心理分析:欣欣的心理稱為“助人者”的心理。首先, 這樣的心理往往是在家庭里養(yǎng)成的,如果一個家庭需要孩子成為一個“拯救者”,代替成年人負起一些責任,如果孩子過分聽話,總是為父母考慮,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就學會處處為別人著想,甚至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這種心理使欣欣很像一個心理咨詢師在工作,但欣欣畢竟不是咨詢師,也沒有咨詢師必備的技能,更不是在一個咨詢的環(huán)境中,她這樣做就像一個“無償?shù)闹苏?rdquo;,雖然被崇拜,但是活得很累。
其次,欣欣的道德觀念很強,她會覺得自己“應該”幫助朋友,或者說有義務幫助別人,這樣的心理說明欣欣自我價值感很低,只有通過對別人無償?shù)膸椭拍荏w會到自己有價值。
第三,欣欣的潛意識里其實并不是不圖回報的,她用幫助別人的方式,其實是想獲得一種歸屬感,獲得朋友的依賴和需要,從而證明自己并不是沒用的、不被重視的。欣欣傾聽朋友們的煩惱,更多的心理動機是為了能被朋友們喜歡和接納。
欣欣如何走出這種“助人者”情結呢?首先要學會拒絕,如果朋友的傾訴突破了友誼的界限,就不要要求自己總是幫別人,因為自己沒有這個義務。第二,欣欣要學會控制自己,在什么情況下保持界限、什么情況下助人,要靈活轉換。雖然助人是件好事,但要掌握分寸和適應環(huán)境。第三,欣欣可以嘗試說出自己的煩惱,嘗試也讓朋友來關注自己,和朋友真正互動起來就會減少煩惱。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