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非法傳銷“洗腦”的心理謎團
南京市工商局通報了一起涉及33所高校、834名大學生的特大傳銷案件?梢娺@種所謂的“魔鬼教程”不僅僅是忽悠愚昧無知者,連有文化、高智商的知識分子也難逃此劫。無數慘痛的結局和血色的教訓之下,他們依然要飛蛾撲火,這使得傳銷成了一個心理謎團,變得越來越鬼魅和光怪陸離。那種所謂的課程究竟有什么魔法,真的能控制一個人的心智嗎?
集體催眠使道德意識深度昏迷
傳銷被稱為經濟邪教。涉足過傳銷的人都說,他們“中邪”主要是因為聽了一種非?膳碌恼n程。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洗腦。的確,那是一個完全根據人性和心理而設計的課程,目的就是要控制人的意志。
首先,它是一種集體催眠。傳銷網絡里有一類人是經過內部培訓的專職講師,負責“傳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些催眠技術,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暗示。他們利用煽情技巧營造一種“家”的感覺或者群情高漲的集體氛圍,讓個人的意識完全湮沒其中,比如集體呼叫、擁抱、唱歌、做游戲等,個人意識在面對一個強大的集體意識時,很容易就會土崩瓦解。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去個體化”。
第二步,卸掉人的理性防御。人們對傳銷首先會有一種抵觸心理,因為它是非法的。必須要重新建構人們對傳銷的認知,才可能讓其接受。于是組織者編造了一套邏輯構架非常龐大的謊言,利用人們在知識上的盲點,進行大量的信息扭曲。他們會生拉硬套地解釋我國和西方在政治經濟背景上的差異,講解傳銷在西方是如何滋生、壯大以及成功地造福了多少民眾。而我國之所以要打擊傳銷就是因為這種先進的經濟形式太容易讓人在短期內暴富,這既容易拉大我國的貧富差距,又可能導致全民都去傳銷而沒有人去搞其它社會建設了。如此正反兩面的論證會讓人覺得,傳銷對社會有弊端正是因為它太有利于個人,這樣就把防御變成了誘惑。
第三步,攻擊人的道德意識,即把人性中惡的一面都誘導出來。傳銷課程主要是綜合了成功學與黑厚學的核心理念,并把這兩者必然的聯系起來,再對諸多成功者的性格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無毒不丈夫”、“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這里的孩子是指良心、尊嚴)”的結論。因為傳銷靠的是兜售人際網絡,即主要是從自己的親人、朋友下手,所以需要“六親不認”和“死磨硬泡”的功夫。為了培養(yǎng)這種心理素質,講師甚至會以裸體演講來訓練大家擺脫“羞恥心”。有句俗語稱學壞容易學好難,心理學上解釋就是,在人性中,惡的一面比善的一面更容易被誘導,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所在。我們在傳統(tǒng)教育中接受的都是真善美的價值觀,一旦接觸到這種完全不一樣的“教程”,會讓人感到新鮮和興奮,對于道德修養(yǎng)不高的人來說,其影響力是致命的,當原有的價值觀完全被顛覆,也就是被洗腦了。當道德逐漸隱去,欲望隆重登場,那些被動的受騙者轉眼間就變成了積極主動的騙人者。
圍繞“需求”展開心理攻勢
“驢子拉磨”有一個經典的象征意義。把驢子的頭蒙住,在它眼睛的小孔前方掛一根胡蘿卜,它就會拉著磨不停的轉著圓圈。所有的動機背后都是需求,騙術一般都是建立在人的需求點上。傳銷的課程正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嫻熟的應用,它抓住了人的兩大需求。
第一,金錢。如果說傳銷是一個邪教,那么它的教主就是金錢。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努力干,一年可以賺138萬,你會信嗎?也許不會,但你可能會想,哪怕賺38萬也不錯啊。等你進入了課堂,講師就會用“榜樣的力量”讓你明白,只賺38萬那是因為你在“玩”,想賺138萬就必須像“他們”一樣吃苦?墒聦嵢绾文兀總麂N起源于西方的金字塔經濟模式,它有數字理論上的支點,但在實際操作中,它是不可循環(huán)的。對傳銷案件的調查顯示,80%的財富都聚斂到2%的所謂塔尖人物的手里,絕大多數傳銷者最后都顆粒無收,淪為傳銷難民。而不明白真相的人就會像那頭只看見蘿卜的驢,以為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就能吃到蘿卜。
第二,被尊重和認可。傳銷文化有效地利用了群體向心力原理,軍事化的制度表面卻蒙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傳銷人員之間連語言模式都是被規(guī)定的。比如在課堂上,每個人都要演講,當某人一報出姓名,所有人都要齊聲吶喊:“××,我愛你!你是最棒的!加油!”諸如此類的激勵語言是所有傳銷人員都能公平享受的。在那種熱烈的氛圍中,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根本無法獲得的尊重與肯定。特別是對于初入虎穴還沒有交人頭費的新成員,“家長們”會像親人一樣對待他,比如幫他盛飯、洗衣、倒洗腳水甚至干脆幫他洗腳。有些缺乏身份認同的弱勢群體,在這里得到了他一輩子都很難得到的心理滿足。這種幻覺會讓他深深迷戀以至輕易就成了黑網中的獵物。
所有的攻心術在技巧上都是相同的,不外乎兩點:第一,找到弱點,進行攻擊;第二,找到需求點,進行誘惑。能讓人喪失心智、走火入魔的所謂“魔法”,最終也不過如此。人的意志永遠都是自由的,不可能被別人控制,如果不小心真被誰控制了,那也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欲望。
集體催眠使道德意識深度昏迷
傳銷被稱為經濟邪教。涉足過傳銷的人都說,他們“中邪”主要是因為聽了一種非?膳碌恼n程。在心理學上,這叫做洗腦。的確,那是一個完全根據人性和心理而設計的課程,目的就是要控制人的意志。
首先,它是一種集體催眠。傳銷網絡里有一類人是經過內部培訓的專職講師,負責“傳道”。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些催眠技術,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暗示。他們利用煽情技巧營造一種“家”的感覺或者群情高漲的集體氛圍,讓個人的意識完全湮沒其中,比如集體呼叫、擁抱、唱歌、做游戲等,個人意識在面對一個強大的集體意識時,很容易就會土崩瓦解。在心理學上,這叫做“去個體化”。
第二步,卸掉人的理性防御。人們對傳銷首先會有一種抵觸心理,因為它是非法的。必須要重新建構人們對傳銷的認知,才可能讓其接受。于是組織者編造了一套邏輯構架非常龐大的謊言,利用人們在知識上的盲點,進行大量的信息扭曲。他們會生拉硬套地解釋我國和西方在政治經濟背景上的差異,講解傳銷在西方是如何滋生、壯大以及成功地造福了多少民眾。而我國之所以要打擊傳銷就是因為這種先進的經濟形式太容易讓人在短期內暴富,這既容易拉大我國的貧富差距,又可能導致全民都去傳銷而沒有人去搞其它社會建設了。如此正反兩面的論證會讓人覺得,傳銷對社會有弊端正是因為它太有利于個人,這樣就把防御變成了誘惑。
第三步,攻擊人的道德意識,即把人性中惡的一面都誘導出來。傳銷課程主要是綜合了成功學與黑厚學的核心理念,并把這兩者必然的聯系起來,再對諸多成功者的性格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無毒不丈夫”、“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這里的孩子是指良心、尊嚴)”的結論。因為傳銷靠的是兜售人際網絡,即主要是從自己的親人、朋友下手,所以需要“六親不認”和“死磨硬泡”的功夫。為了培養(yǎng)這種心理素質,講師甚至會以裸體演講來訓練大家擺脫“羞恥心”。有句俗語稱學壞容易學好難,心理學上解釋就是,在人性中,惡的一面比善的一面更容易被誘導,這正是人性的弱點所在。我們在傳統(tǒng)教育中接受的都是真善美的價值觀,一旦接觸到這種完全不一樣的“教程”,會讓人感到新鮮和興奮,對于道德修養(yǎng)不高的人來說,其影響力是致命的,當原有的價值觀完全被顛覆,也就是被洗腦了。當道德逐漸隱去,欲望隆重登場,那些被動的受騙者轉眼間就變成了積極主動的騙人者。
圍繞“需求”展開心理攻勢
“驢子拉磨”有一個經典的象征意義。把驢子的頭蒙住,在它眼睛的小孔前方掛一根胡蘿卜,它就會拉著磨不停的轉著圓圈。所有的動機背后都是需求,騙術一般都是建立在人的需求點上。傳銷的課程正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嫻熟的應用,它抓住了人的兩大需求。
第一,金錢。如果說傳銷是一個邪教,那么它的教主就是金錢。如果有人告訴你只要努力干,一年可以賺138萬,你會信嗎?也許不會,但你可能會想,哪怕賺38萬也不錯啊。等你進入了課堂,講師就會用“榜樣的力量”讓你明白,只賺38萬那是因為你在“玩”,想賺138萬就必須像“他們”一樣吃苦?墒聦嵢绾文兀總麂N起源于西方的金字塔經濟模式,它有數字理論上的支點,但在實際操作中,它是不可循環(huán)的。對傳銷案件的調查顯示,80%的財富都聚斂到2%的所謂塔尖人物的手里,絕大多數傳銷者最后都顆粒無收,淪為傳銷難民。而不明白真相的人就會像那頭只看見蘿卜的驢,以為只要再往前走一步,就能吃到蘿卜。
第二,被尊重和認可。傳銷文化有效地利用了群體向心力原理,軍事化的制度表面卻蒙上了一層溫情的面紗。傳銷人員之間連語言模式都是被規(guī)定的。比如在課堂上,每個人都要演講,當某人一報出姓名,所有人都要齊聲吶喊:“××,我愛你!你是最棒的!加油!”諸如此類的激勵語言是所有傳銷人員都能公平享受的。在那種熱烈的氛圍中,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根本無法獲得的尊重與肯定。特別是對于初入虎穴還沒有交人頭費的新成員,“家長們”會像親人一樣對待他,比如幫他盛飯、洗衣、倒洗腳水甚至干脆幫他洗腳。有些缺乏身份認同的弱勢群體,在這里得到了他一輩子都很難得到的心理滿足。這種幻覺會讓他深深迷戀以至輕易就成了黑網中的獵物。
所有的攻心術在技巧上都是相同的,不外乎兩點:第一,找到弱點,進行攻擊;第二,找到需求點,進行誘惑。能讓人喪失心智、走火入魔的所謂“魔法”,最終也不過如此。人的意志永遠都是自由的,不可能被別人控制,如果不小心真被誰控制了,那也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欲望。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現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