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有效的放松
你為何疲倦?
有一件事可能會讓你很驚訝:光是從事智力活動是不會令人疲倦的。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幾年前科學家試著找出,人腦要工作多久才會感到“超過負荷”,也就是“疲勞”的科學定義。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人腦活動時,流經(jīng)的血液中完全沒有疲勞的跡象!但是如果由正在工作的工人血管中抽出的血液,就會含有“疲勞毒素”以及疲勞產(chǎn)物。如果化驗愛因斯坦腦血管的血液,會發(fā)現(xiàn)其中并不含疲勞毒素。
就腦力活動來說,工作8小時甚至12小時后的狀況,與工作前并無任何差異,頭腦是不會倦怠的,那么使你感到疲倦的到底是什么呢?
心理學家宣稱我們感到倦怠,主要是來自我們心理及情緒的態(tài)度。英國極負盛名的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在其著作《力之心理學》中提到:“我們的倦怠感絕大部分來自于心理,純粹因生理產(chǎn)生的疲倦是很少見的。”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里爾說得更透徹,他說:“健康良好的工人之所以感到疲倦,百分之百是由于心理因素,也就是情緒性的因素。”
什么樣的情緒因素促使工人感到疲倦呢?是快樂嗎?是滿足嗎?不,絕不是的!而是刻板、厭煩、不被重視的感覺,急促、焦躁及憂慮的感覺——這些情緒因素使人疲累、易于感冒、降低效率并帶著神經(jīng)性頭痛回家。沒錯,我們感到疲倦,完全是因為情緒引起生理上的緊張反應。
現(xiàn)在立刻停下手邊的事,自我檢查一下。在你閱讀這幾行時,是否皺著眉頭?你的雙眼覺得酸痛嗎?你是輕輕松松地坐在椅子里嗎?你拱著肩膀嗎?你面部肌肉緊繃嗎?除非你全身放松,像個布娃娃,否則你現(xiàn)在就在制造神經(jīng)及肌肉的緊張,你正在制造疲勞。
為什么我們會不自覺地制造這些無用的緊張呢?喬瑟林說過:“我發(fā)現(xiàn)最主要的障礙……來自于全世界的人都相信辛勤工作必須有一種很努力的感覺,否則就辦不好事情。”因此我們集中精神時就會皺眉,就會聳起肩膀,我們動員肌肉產(chǎn)生一種“努力”的狀態(tài),事實上對我們的思考是毫無幫助的?杀氖聦嵤牵撼汕先f對金錢非常節(jié)儉的人,卻毫無節(jié)制地浪費自己的精力。
這種精神上的倦怠應如何對付呢?答案是放松、放松、再放松!在工作中學習放松。你怎么樣才能放松?是由心開始,還是由神經(jīng)開始,都不是!永遠記住第一步是先放松你的肌肉。
我們就來試試看,比如說我們先從你的眼睛開始做起。讀完這一段后,往后靠,閉上雙眼,默默地告訴你的雙眼:“放輕松!放輕松!不要緊張,不要皺眉,放松,放松!”反復起碼一分鐘……
你有沒有注意到,幾秒鐘后,眼睛開始順從你的指示?緊張開始退卻,就是這么神奇,在這一分鐘內(nèi),你已領會了松弛的訣竅。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在下巴、臉部肌肉、頸項、肩膀及全身。不過眼睛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芝加哥大學的杰科布森博士說得非常大膽,只要你能放松眼部肌肉,就可以免除一切麻煩!眼睛在消除神經(jīng)緊張方面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全身1/4的精力。這也是為什么許許多多視力極好的人仍受眼壓之苦,眼睛很容易疲倦。
著名小說家維吉·鮑姆說過,她孩提時代,曾經(jīng)有一個人教給她最寶貴的一課。有一次她從高處摔下來跌破了膝蓋,手腕也受了傷。那位曾做過馬戲團小丑的老人抱起她,告訴她說:“你之所以受傷,是因為你的全身不會放松,你必須想象自己完全軟綿綿的,像個破布袋。來!讓我告訴你怎么做。”
那位老人教維吉和其他孩子學習如何跌倒、翻筋斗。他不斷要求:“想象自己是個破布袋,你才能完全放松!”
下面有四點建議幫助你放松:
1.任何時候都應放松,讓你的身軀像一只襪子一樣柔軟。我工作時,常在桌上放一只咖啡色的襪子,提醒自己要像它一樣柔軟。如果不放襪子,貓也管用。你有沒有抱起過一只熟睡中的貓?它是那么的軟綿綿。印度瑜伽術者也說過研究貓的動作,可幫助你放松。我從來沒看過一只疲倦的貓,或是神經(jīng)崩潰的貓,或是失眠的、煩惱的、得胃潰瘍的貓。如果多跟貓學學如何放松,我們可能也會免于這些痛苦。
2.以舒適的姿態(tài),盡量工作吧!請記住肩膀酸痛或疲倦都是身體的緊張所造成的。
3.一天起碼告訴自己四五次,“我是否自己把工作加重了?我有沒有運用對工作毫無幫助的肌肉?”這樣可以幫助你建立放松的習慣。正像芬克博士所說:“越了解心理學的人,越知道習慣的重要。”
4.一天將盡時問你自己:“我到底有多累?如果我覺得累,不是因為用腦過度,而是因為做事的方式。”喬瑟林說:“我的成就感不是來自于我有多累,而是我有多不累。”他說:“如果到了晚上,我覺得特別累,我就知道白天的工作,不論在質(zhì)或量上都不夠有效率。”如果美國的每位生意人都學會這個教訓,那么高血壓的死亡率一定會立即獲得改善,醫(yī)院里也不會有這么多累壞了或因憂慮而生病的人。
有一件事可能會讓你很驚訝:光是從事智力活動是不會令人疲倦的。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幾年前科學家試著找出,人腦要工作多久才會感到“超過負荷”,也就是“疲勞”的科學定義。科學家發(fā)現(xiàn)當人腦活動時,流經(jīng)的血液中完全沒有疲勞的跡象!但是如果由正在工作的工人血管中抽出的血液,就會含有“疲勞毒素”以及疲勞產(chǎn)物。如果化驗愛因斯坦腦血管的血液,會發(fā)現(xiàn)其中并不含疲勞毒素。
就腦力活動來說,工作8小時甚至12小時后的狀況,與工作前并無任何差異,頭腦是不會倦怠的,那么使你感到疲倦的到底是什么呢?
心理學家宣稱我們感到倦怠,主要是來自我們心理及情緒的態(tài)度。英國極負盛名的心理學家哈特菲爾德,在其著作《力之心理學》中提到:“我們的倦怠感絕大部分來自于心理,純粹因生理產(chǎn)生的疲倦是很少見的。”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布里爾說得更透徹,他說:“健康良好的工人之所以感到疲倦,百分之百是由于心理因素,也就是情緒性的因素。”
什么樣的情緒因素促使工人感到疲倦呢?是快樂嗎?是滿足嗎?不,絕不是的!而是刻板、厭煩、不被重視的感覺,急促、焦躁及憂慮的感覺——這些情緒因素使人疲累、易于感冒、降低效率并帶著神經(jīng)性頭痛回家。沒錯,我們感到疲倦,完全是因為情緒引起生理上的緊張反應。
現(xiàn)在立刻停下手邊的事,自我檢查一下。在你閱讀這幾行時,是否皺著眉頭?你的雙眼覺得酸痛嗎?你是輕輕松松地坐在椅子里嗎?你拱著肩膀嗎?你面部肌肉緊繃嗎?除非你全身放松,像個布娃娃,否則你現(xiàn)在就在制造神經(jīng)及肌肉的緊張,你正在制造疲勞。
為什么我們會不自覺地制造這些無用的緊張呢?喬瑟林說過:“我發(fā)現(xiàn)最主要的障礙……來自于全世界的人都相信辛勤工作必須有一種很努力的感覺,否則就辦不好事情。”因此我們集中精神時就會皺眉,就會聳起肩膀,我們動員肌肉產(chǎn)生一種“努力”的狀態(tài),事實上對我們的思考是毫無幫助的?杀氖聦嵤牵撼汕先f對金錢非常節(jié)儉的人,卻毫無節(jié)制地浪費自己的精力。
這種精神上的倦怠應如何對付呢?答案是放松、放松、再放松!在工作中學習放松。你怎么樣才能放松?是由心開始,還是由神經(jīng)開始,都不是!永遠記住第一步是先放松你的肌肉。
我們就來試試看,比如說我們先從你的眼睛開始做起。讀完這一段后,往后靠,閉上雙眼,默默地告訴你的雙眼:“放輕松!放輕松!不要緊張,不要皺眉,放松,放松!”反復起碼一分鐘……
你有沒有注意到,幾秒鐘后,眼睛開始順從你的指示?緊張開始退卻,就是這么神奇,在這一分鐘內(nèi),你已領會了松弛的訣竅。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在下巴、臉部肌肉、頸項、肩膀及全身。不過眼睛是全身最重要的器官。芝加哥大學的杰科布森博士說得非常大膽,只要你能放松眼部肌肉,就可以免除一切麻煩!眼睛在消除神經(jīng)緊張方面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全身1/4的精力。這也是為什么許許多多視力極好的人仍受眼壓之苦,眼睛很容易疲倦。
著名小說家維吉·鮑姆說過,她孩提時代,曾經(jīng)有一個人教給她最寶貴的一課。有一次她從高處摔下來跌破了膝蓋,手腕也受了傷。那位曾做過馬戲團小丑的老人抱起她,告訴她說:“你之所以受傷,是因為你的全身不會放松,你必須想象自己完全軟綿綿的,像個破布袋。來!讓我告訴你怎么做。”
那位老人教維吉和其他孩子學習如何跌倒、翻筋斗。他不斷要求:“想象自己是個破布袋,你才能完全放松!”
下面有四點建議幫助你放松:
1.任何時候都應放松,讓你的身軀像一只襪子一樣柔軟。我工作時,常在桌上放一只咖啡色的襪子,提醒自己要像它一樣柔軟。如果不放襪子,貓也管用。你有沒有抱起過一只熟睡中的貓?它是那么的軟綿綿。印度瑜伽術者也說過研究貓的動作,可幫助你放松。我從來沒看過一只疲倦的貓,或是神經(jīng)崩潰的貓,或是失眠的、煩惱的、得胃潰瘍的貓。如果多跟貓學學如何放松,我們可能也會免于這些痛苦。
2.以舒適的姿態(tài),盡量工作吧!請記住肩膀酸痛或疲倦都是身體的緊張所造成的。
3.一天起碼告訴自己四五次,“我是否自己把工作加重了?我有沒有運用對工作毫無幫助的肌肉?”這樣可以幫助你建立放松的習慣。正像芬克博士所說:“越了解心理學的人,越知道習慣的重要。”
4.一天將盡時問你自己:“我到底有多累?如果我覺得累,不是因為用腦過度,而是因為做事的方式。”喬瑟林說:“我的成就感不是來自于我有多累,而是我有多不累。”他說:“如果到了晚上,我覺得特別累,我就知道白天的工作,不論在質(zhì)或量上都不夠有效率。”如果美國的每位生意人都學會這個教訓,那么高血壓的死亡率一定會立即獲得改善,醫(yī)院里也不會有這么多累壞了或因憂慮而生病的人。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