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助孩子治療電視病
一家著名媒體的總編輯曾對我說,孩子對電視的著迷讓他震驚。“兒子上小學三年級時,我每天送他到學校才去上班?墒且惶炖蠋焷黼娫拞栁,孩子怎么3天沒來上課?是不是生病了?我莫名其妙。后來兒子承認,他每天乖乖跟我進了校園,見我走遠后馬上溜回家放錄像,看連續(xù)劇《雍正王朝》。你說這小孩子有多大膽!”
還有一位母親說,她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書包一丟,就坐在電視機前,非把愛看的動畫片、連續(xù)劇都看完了才寫作業(yè)。大人非常著急,又打又罵又講道理。該用的辦法全用了,一概不管用。孩子嘴上說這個連續(xù)劇看完了就不看了,結(jié)果這個完了下個又開始了。母親說最怕孩子哭鬧,一哭就“驚天動地”,聽得心慌意亂。她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外面說的“電視病”?
電視到底有什么魔力
面對孩子對電視的癡迷,很多父母疑惑不解,電視到底有什么魔力,讓孩子如此迷戀?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四點:
電視是孩子的玩具
電視節(jié)目多以畫面為主,直觀、形象、變化多端,色彩斑斕,這些特點很能迎合兒童心理,使得孩子像喜歡玩具一樣喜歡電視。
電視是孩子的“降壓器”
中國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生活單調(diào),電視能給他們帶來輕松愉悅的心情。因為看電視時,沒有任何壓力,也不用動腦筋,身心處于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
電視是孩子的伙伴
中國9000萬獨生子女面臨一個非,F(xiàn)實的問題——沒有玩伴。孤獨的孩子只得請求父母的陪伴,可是多數(shù)父母不能時常滿足孩子,只好把孩子推向電視。于是,電視成了孩子的玩伴和保姆,也替代了獨生子女的兄弟姐妹。
動畫片是吸引孩子的磁石
首先,動畫片夸張、跳躍的表現(xiàn)形式深受孩子青睞。
另外,動畫片里往往反映了孩子內(nèi)心渴望的理想世界。許多孩子說,他們喜歡奧特曼,是渴望自己像奧特曼那樣強大、威武,那樣受到擁戴、崇敬。
孩子的這種情結(jié)反映出他們需要英雄崇拜,這種英雄崇拜實際上代表著孩子“理想自我”的發(fā)展。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電視?
1。看電視時間過多,平均每天4個小時以上;
2。不加選擇地看電視;
3。除了看電視,對其他活動都不感興趣,不愿與人交往;
4。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表現(xiàn)得懶散、麻木和消極。
如果孩子同時具有上述4種表現(xiàn),父母就要警惕,要像戒除網(wǎng)癮一樣,幫助孩子治療電視病,必要時還需要尋求專家的救治。
給父母支招
1 看電視要有選擇
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五花八門、魚目混雜,父母要特別注意不能放任孩子,以免他們盲目、隨意地觀看不適合的內(nèi)容。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課題組的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jié)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像兒童文學名著、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專題、科幻題材等。
2 引導孩子看廣告
開放的世界也是廣告的世界。廣告一般都會用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去展示商品美好的一面。很多孩子喜歡看廣告片,正是因為它的制作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能在分秒之中把人牢牢吸引,加上廣告詞短小凝練、朗朗上口,孩子們過目成誦。所以,父母有責任提醒孩子不要盲從廣告消費,學會判斷廣告信息的真?zhèn),識其利而防其弊。
3 不要順從孩子的要挾
為了看電視,孩子們會以哭鬧相要挾,這時父母往往不知所措,大多是乖乖投降。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可以暫時冷落他們。如果孩子繼續(xù)任性,就要嚴肅地警告他。讓孩子從中漸漸體會規(guī)范、原則和秩序的涵義。
4 看完電視和孩子交流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有利時機和孩子交流,如看完動畫片后可以問問孩子好看不好看,比如看了《獅子王》,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問這樣的問題并不是要求孩子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和孩子的交流讓他們在快樂中認識世界、增長知識。
5 父母帶頭有節(jié)制地看電視
要求孩子看電視有節(jié)制,父母自然要以身作則,F(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些父母也把看電視作為主要的消遣方式,將大量的空閑時間花在電視機前,這時孩子很自然地效仿大人,“你們能看,我為什么不能看?”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克制自己,和孩子一起有計劃、有選擇地收看電視。
還有一位母親說,她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每天放學回家,書包一丟,就坐在電視機前,非把愛看的動畫片、連續(xù)劇都看完了才寫作業(yè)。大人非常著急,又打又罵又講道理。該用的辦法全用了,一概不管用。孩子嘴上說這個連續(xù)劇看完了就不看了,結(jié)果這個完了下個又開始了。母親說最怕孩子哭鬧,一哭就“驚天動地”,聽得心慌意亂。她擔心孩子是不是得了外面說的“電視病”?
電視到底有什么魔力
面對孩子對電視的癡迷,很多父母疑惑不解,電視到底有什么魔力,讓孩子如此迷戀?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四點:
電視是孩子的玩具
電視節(jié)目多以畫面為主,直觀、形象、變化多端,色彩斑斕,這些特點很能迎合兒童心理,使得孩子像喜歡玩具一樣喜歡電視。
電視是孩子的“降壓器”
中國的孩子,學習壓力大,生活單調(diào),電視能給他們帶來輕松愉悅的心情。因為看電視時,沒有任何壓力,也不用動腦筋,身心處于非常放松的狀態(tài)。
電視是孩子的伙伴
中國9000萬獨生子女面臨一個非,F(xiàn)實的問題——沒有玩伴。孤獨的孩子只得請求父母的陪伴,可是多數(shù)父母不能時常滿足孩子,只好把孩子推向電視。于是,電視成了孩子的玩伴和保姆,也替代了獨生子女的兄弟姐妹。
動畫片是吸引孩子的磁石
首先,動畫片夸張、跳躍的表現(xiàn)形式深受孩子青睞。
另外,動畫片里往往反映了孩子內(nèi)心渴望的理想世界。許多孩子說,他們喜歡奧特曼,是渴望自己像奧特曼那樣強大、威武,那樣受到擁戴、崇敬。
孩子的這種情結(jié)反映出他們需要英雄崇拜,這種英雄崇拜實際上代表著孩子“理想自我”的發(fā)展。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電視?
1。看電視時間過多,平均每天4個小時以上;
2。不加選擇地看電視;
3。除了看電視,對其他活動都不感興趣,不愿與人交往;
4。在現(xiàn)實生活中常常表現(xiàn)得懶散、麻木和消極。
如果孩子同時具有上述4種表現(xiàn),父母就要警惕,要像戒除網(wǎng)癮一樣,幫助孩子治療電視病,必要時還需要尋求專家的救治。
給父母支招
1 看電視要有選擇
現(xiàn)在的電視節(jié)目五花八門、魚目混雜,父母要特別注意不能放任孩子,以免他們盲目、隨意地觀看不適合的內(nèi)容。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課題組的專題研究顯示,有兩類節(jié)目最適合少年兒童觀看:一類是兒童文學作品,像兒童文學名著、童話改編的故事片、動畫片;另一類是知識性作品,如大自然探險、科普專題、科幻題材等。
2 引導孩子看廣告
開放的世界也是廣告的世界。廣告一般都會用藝術(shù)、夸張的手法去展示商品美好的一面。很多孩子喜歡看廣告片,正是因為它的制作具有強烈的視覺效果,能在分秒之中把人牢牢吸引,加上廣告詞短小凝練、朗朗上口,孩子們過目成誦。所以,父母有責任提醒孩子不要盲從廣告消費,學會判斷廣告信息的真?zhèn),識其利而防其弊。
3 不要順從孩子的要挾
為了看電視,孩子們會以哭鬧相要挾,這時父母往往不知所措,大多是乖乖投降。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父母千萬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可以暫時冷落他們。如果孩子繼續(xù)任性,就要嚴肅地警告他。讓孩子從中漸漸體會規(guī)范、原則和秩序的涵義。
4 看完電視和孩子交流
聰明的父母會抓住有利時機和孩子交流,如看完動畫片后可以問問孩子好看不好看,比如看了《獅子王》,可以問問孩子為什么辛巴那么勇敢。問這樣的問題并不是要求孩子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而是通過和孩子的交流讓他們在快樂中認識世界、增長知識。
5 父母帶頭有節(jié)制地看電視
要求孩子看電視有節(jié)制,父母自然要以身作則,F(xiàn)實生活中確實有些父母也把看電視作為主要的消遣方式,將大量的空閑時間花在電視機前,這時孩子很自然地效仿大人,“你們能看,我為什么不能看?”所以父母要有意識地克制自己,和孩子一起有計劃、有選擇地收看電視。
相關(guān)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guān)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