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選擇乘車座位看你的心理
喜歡坐在后面的人自我保護心理強
跳上一輛空蕩的公交車,小陽總是喜歡徑直往后走,到了車廂的后半截,再找個靠近車門的位置坐下,接著他便可以愜意地欣賞沿途風景,或是讀書看報。小陽說,這個位置讓他覺得塌實。
意大利非語言交流學家馬克·帕克利對人們在車廂中的行為做了多年研究,他認為,人們上了空的公交車后,一般都不會選定第一排座位———這排位子通常到了車廂快滿時才有人坐。北京陽光華仁心理服務(wù)中心的資詢師周林認為,這種選擇是人類特有的安全感造成的。當你選了第一排座位時,坐在背后的人會讓你感到一種潛在的威脅,因為你看不見他們在你背后做什么。人在歷史長河中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是在戰(zhàn)爭中求得生存的過程。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常識就是不要把后背留給敵人。我們生活的社會雖然遠離戰(zhàn)爭,但是這種自我保護的心理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較為敏感的人,會比較喜歡坐在能夠通覽全局的靠后的位子。而心理相對健康的人往往在這些事情上表現(xiàn)得無所謂。
找“順眼”的人同坐是警惕心理在起作用
很多人乘車時愿意找看上去“順眼”的人同坐。人們在初次見到陌生人時都會對其做出基本的評價,專家研究認為,產(chǎn)生“第一印象”的時間不超過一秒鐘。因此,多數(shù)人能很快對同乘的人進行判斷,并且選擇其中看著“順眼”的人坐在一起。英國心理學家休斯敦和布爾做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人旁邊的座位總是空著的。
這里“順眼”并非單指漂亮、有氣質(zhì)等人們從美學角度進行的評價。人們通過對裝束、舉止等的分析,也會判斷出對方是否能對自身造成威脅,以及這種威脅的大小。例如某輛公交上有兩個空位,一個旁邊是健壯有力的男人,另一個旁邊是面慈目善的老太太,顯然后者對人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比前者低,因此多數(shù)人會認為后者比較“順眼”而選擇與其同坐。這是因為人在陌生環(huán)境中,自我防御意識會更強。
過分在意座位余溫的人接受能力差
有些人坐在別人剛剛坐過、尚有余溫的座位會很不自在,一些人甚至會站起來,等座位涼了再坐。周林認為,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用別人用過的東西,座位上的余溫傳達給人座位被別人占優(yōu)過的信息,因此會讓人不自在,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人會站起來的情況,說明這些人比較敏感,心理健康程度不佳。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緩沖區(qū),以減少外界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敏感的人心理緩沖較小。這些人在生活中一般很難接納自己,同時也很難接受別人。因此,對于余溫這種他人身體留下的信息會十分敏感。
對手機大聲講話的人不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
我們在乘車時常會看到有些人很大聲地對著手機講話;一些人坐下后把腿伸得很長,還有一些人把包放在旁邊的位子占座。周林說,從心理學上看,這些人的行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一般不懂得換位思考,不關(guān)心別人的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習慣了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因此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這些人不僅在公交上不受人歡迎,他們在生活中也不常去關(guān)心和幫助周圍的人。通常這些人的人際關(guān)系也處理得不太好。
安全感決定選位順序
心理學家們認為圖示中乘火車的選位順序,是人們最常見的選座位順序。在面對面的兩排空座位前,第一個人通常會選擇靠窗并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位置1;第二個人則選擇與第一個人對角的2,也就是離他最遠的座位,這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原則,即不對面原則;第三個人則選擇與前兩個人不對面并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位置3,這樣可以更舒服,腿也能伸開,而且還能避免面對面產(chǎn)生的對抗感;第四個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他通常只能選擇與第一個人相對而坐;剩下的兩個位置,外側(cè)的、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5通常會先被選走;最后一個人只能坐在另一側(cè)中間的6。
為何會如此?
心理專家認為,第一個人選擇的位子是讓人覺得最安全舒適的。與行車方向相同的靠窗位,比其他的位子更容易看清車外的環(huán)境,了解更全面的路況等信息。而坐在與行車方向相反的位子,看到的景物是出現(xiàn)后不斷遠離自己的,向比較之下1的位子更能讓人有安全感。第二個人以后的人的選擇多是由人們的心理距離決定的。人們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希望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心理安全范圍內(nèi),因此會盡量避開與對方較近或?qū)σ暤奈蛔?
跳上一輛空蕩的公交車,小陽總是喜歡徑直往后走,到了車廂的后半截,再找個靠近車門的位置坐下,接著他便可以愜意地欣賞沿途風景,或是讀書看報。小陽說,這個位置讓他覺得塌實。
意大利非語言交流學家馬克·帕克利對人們在車廂中的行為做了多年研究,他認為,人們上了空的公交車后,一般都不會選定第一排座位———這排位子通常到了車廂快滿時才有人坐。北京陽光華仁心理服務(wù)中心的資詢師周林認為,這種選擇是人類特有的安全感造成的。當你選了第一排座位時,坐在背后的人會讓你感到一種潛在的威脅,因為你看不見他們在你背后做什么。人在歷史長河中的進化過程,同時也是在戰(zhàn)爭中求得生存的過程。戰(zhàn)爭的一個重要常識就是不要把后背留給敵人。我們生活的社會雖然遠離戰(zhàn)爭,但是這種自我保護的心理仍然存在。特別是一些較為敏感的人,會比較喜歡坐在能夠通覽全局的靠后的位子。而心理相對健康的人往往在這些事情上表現(xiàn)得無所謂。
找“順眼”的人同坐是警惕心理在起作用
很多人乘車時愿意找看上去“順眼”的人同坐。人們在初次見到陌生人時都會對其做出基本的評價,專家研究認為,產(chǎn)生“第一印象”的時間不超過一秒鐘。因此,多數(shù)人能很快對同乘的人進行判斷,并且選擇其中看著“順眼”的人坐在一起。英國心理學家休斯敦和布爾做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身體有缺陷的人旁邊的座位總是空著的。
這里“順眼”并非單指漂亮、有氣質(zhì)等人們從美學角度進行的評價。人們通過對裝束、舉止等的分析,也會判斷出對方是否能對自身造成威脅,以及這種威脅的大小。例如某輛公交上有兩個空位,一個旁邊是健壯有力的男人,另一個旁邊是面慈目善的老太太,顯然后者對人造成威脅的可能性比前者低,因此多數(shù)人會認為后者比較“順眼”而選擇與其同坐。這是因為人在陌生環(huán)境中,自我防御意識會更強。
過分在意座位余溫的人接受能力差
有些人坐在別人剛剛坐過、尚有余溫的座位會很不自在,一些人甚至會站起來,等座位涼了再坐。周林認為,多數(shù)人都不愿意用別人用過的東西,座位上的余溫傳達給人座位被別人占優(yōu)過的信息,因此會讓人不自在,這種情況是正常的。
但是有些人會站起來的情況,說明這些人比較敏感,心理健康程度不佳。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緩沖區(qū),以減少外界給自身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敏感的人心理緩沖較小。這些人在生活中一般很難接納自己,同時也很難接受別人。因此,對于余溫這種他人身體留下的信息會十分敏感。
對手機大聲講話的人不善于處理人際關(guān)系
我們在乘車時常會看到有些人很大聲地對著手機講話;一些人坐下后把腿伸得很長,還有一些人把包放在旁邊的位子占座。周林說,從心理學上看,這些人的行為過于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一般不懂得換位思考,不關(guān)心別人的需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就習慣了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顧及別人的感受。因此不了解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這些人不僅在公交上不受人歡迎,他們在生活中也不常去關(guān)心和幫助周圍的人。通常這些人的人際關(guān)系也處理得不太好。
安全感決定選位順序
心理學家們認為圖示中乘火車的選位順序,是人們最常見的選座位順序。在面對面的兩排空座位前,第一個人通常會選擇靠窗并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位置1;第二個人則選擇與第一個人對角的2,也就是離他最遠的座位,這就是保持安全距離原則,即不對面原則;第三個人則選擇與前兩個人不對面并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位置3,這樣可以更舒服,腿也能伸開,而且還能避免面對面產(chǎn)生的對抗感;第四個人就沒那么幸運了,他通常只能選擇與第一個人相對而坐;剩下的兩個位置,外側(cè)的、與車開動方向一致的5通常會先被選走;最后一個人只能坐在另一側(cè)中間的6。
為何會如此?
心理專家認為,第一個人選擇的位子是讓人覺得最安全舒適的。與行車方向相同的靠窗位,比其他的位子更容易看清車外的環(huán)境,了解更全面的路況等信息。而坐在與行車方向相反的位子,看到的景物是出現(xiàn)后不斷遠離自己的,向比較之下1的位子更能讓人有安全感。第二個人以后的人的選擇多是由人們的心理距離決定的。人們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希望別人侵犯到自己的心理安全范圍內(nèi),因此會盡量避開與對方較近或?qū)σ暤奈蛔?
相關(guān)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yù)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guān)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