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周五5點是幼兒園放學時間。金都幼兒園的校門口早已有50多位家長在等候了。“媽媽”、“外婆”、“奶奶”……鮮有聽到叫喊“爸爸”的。吳園長告訴記者,來接孩子的家長中父親只占10%左右,而真正算得上固定班底的也就那么幾位老面孔。
杭州行知小學本周二的一場六年級籃球賽家長組有10位爸爸選手。為了動員爸爸們參與,除了孩子回家告知外,老師們提前了近一個禮拜親自邀請。由于參加親子游戲是清一色的媽媽,很多幼兒園在游戲中特別策劃需要激烈體力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為了吸引勇猛的爸爸一起配合。在本報童玩會舉行的幾次親子活動中,絕大部分都是媽媽和孩子一起參與,每次活動爸爸的出席率都只有二到三成……
在越來越多的男明星出現(xiàn)在奶粉廣告時,又一個父親節(jié)馬上到了,在家庭里特別是孩子的養(yǎng)育中老爸們有多重要,他們是怎樣盡父親的責任的?本報聯(lián)合搜狐進行了千人調查。
1>一個禮拜都說不上幾句話3成爸爸與孩子每天相處2小時以下
上周六,小學四年級學生如如都是這樣安排的:早上媽媽送到奧數培訓班,上課到中午;匆匆吃過飯,下午1點多,母女倆打的從杭州城西趕到城東,參加一個親子烘焙活動,下午4點多結束,匆匆從城東趕回市中心,吃了點晚飯,6點多,媽媽又把她送某舞蹈學校上芭蕾舞課,8點多才回到家,再做了些功課,媽媽輔導。如如說,平時上培訓班上學校都是媽媽送的。
早上6點多往城西趕,晚上回到家往往是9點以后,IT公司的雷先生說,自己常常是一個禮拜都不能跟2歲的女兒說上幾句話。“早上起床有時女兒還沒醒,晚上回來她早就睡覺了。”
3歲的康康對爸爸有兩個印象――“電腦”、“打的”。“周末帶孩子我必到場,想要康爸一人帶小孩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嚇都嚇死了,手足無措。”康媽說。
調查顯示,四成媽媽是家庭照顧孩子的責任,三成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僅有二成。“說實話,現(xiàn)在父母都參與孩子生活教育的不多,事業(yè)太忙,好多都是老人養(yǎng)的。如果自己養(yǎng),媽媽參與比較多。”杭州行知小學六年級年級組長周小舜說,班主任們發(fā)現(xiàn),一個班能有1/3的學生爸爸能參與孩子的生活教育,就謝天謝地了。“聽說在一些地方,家長會都被稱為‘媽姐會’。”
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是很多為事業(yè)打拼的爸爸的寫照。當然,還有爸爸即使回家也是只顧自己上網和休息,有人認為哄孩子這些婆婆媽媽的事就應該歸老婆干。爸爸在孩子的視線里變成了可望不可及、逐漸模糊的影子。調查顯示,三成的爸爸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在2小時以下。
“一位父親勝過一百位校長”魯迅曾這樣認為,上世紀20年代,中國一批有識之士提出要辦“父范學堂”。而今年3月一份由中日韓美四國青少年研究機構聯(lián)合發(fā)布的《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卻顯示,中國的孩子比其他三國的孩子更缺乏與父母的溝通,而在選擇傾訴對象時,父親在中國孩子心目中排在第6位,是四個國家中排名最低的,甚至還低于“看不見影”的網友。
2> “男主外,女掌內”有弊端心理學家不建議嚴格劃分父母職責
“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冒險精神。母親總想保護孩子,擔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省立同德醫(yī)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告訴記者,“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父愛不到位’現(xiàn)象。”
7歲的強強在家里頑皮,埋頭玩電腦的爸爸忍不住吼了一句“等你媽回來,看她怎么收拾你。”強媽有些想不通了,“等你爸回來收拾你”什么時候開始變成“等媽媽”了。“其實缺位不僅體現(xiàn)在放手上,有些爸爸甚至會帶來更壞的情緒。比如打罵孩子。”臺灣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告訴記者。
媽媽奶奶外婆的喂養(yǎng),女老師的教育……“女性環(huán)境中成長正面的影響是,孩子情感細膩,情緒敏感度高。”張怡筠分析。但是隨之而來還有負面效果。徐方忠說,“性格上會有些怯懦,甚至還會娘娘腔’。”
那么經常跟爸爸在一起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優(yōu)秀呢?“能夠應對進退,抗壓能力強,情緒控制能力也比較好。”張怡筠說,“父母都應該承擔起‘情商教練’的職責。”母親常常扮演的是關心與支持的角色,而父親則是一個勇敢堅強自信的形象。“當然這個角色也可以互換。”張怡筠表示,“男主外,女主內”絕不是心理學家的本意。“父母都是一起承擔,缺一不可。”徐方忠強調,“在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期,‘陰陽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國外聲音
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美國愛家協(xié)會的資深講員Glenn T. Stanton認為,父親的角色參與,會讓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連做功課思想集中、不容易與老師產生矛盾等,都與父親密切相關。他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相對于由母親單方面教育的孩子來說,有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他們的發(fā)展要好50%。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xù)15年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杭州行知小學本周二的一場六年級籃球賽家長組有10位爸爸選手。為了動員爸爸們參與,除了孩子回家告知外,老師們提前了近一個禮拜親自邀請。由于參加親子游戲是清一色的媽媽,很多幼兒園在游戲中特別策劃需要激烈體力的環(huán)節(jié),也是為了吸引勇猛的爸爸一起配合。在本報童玩會舉行的幾次親子活動中,絕大部分都是媽媽和孩子一起參與,每次活動爸爸的出席率都只有二到三成……
在越來越多的男明星出現(xiàn)在奶粉廣告時,又一個父親節(jié)馬上到了,在家庭里特別是孩子的養(yǎng)育中老爸們有多重要,他們是怎樣盡父親的責任的?本報聯(lián)合搜狐進行了千人調查。
1>一個禮拜都說不上幾句話3成爸爸與孩子每天相處2小時以下
上周六,小學四年級學生如如都是這樣安排的:早上媽媽送到奧數培訓班,上課到中午;匆匆吃過飯,下午1點多,母女倆打的從杭州城西趕到城東,參加一個親子烘焙活動,下午4點多結束,匆匆從城東趕回市中心,吃了點晚飯,6點多,媽媽又把她送某舞蹈學校上芭蕾舞課,8點多才回到家,再做了些功課,媽媽輔導。如如說,平時上培訓班上學校都是媽媽送的。
早上6點多往城西趕,晚上回到家往往是9點以后,IT公司的雷先生說,自己常常是一個禮拜都不能跟2歲的女兒說上幾句話。“早上起床有時女兒還沒醒,晚上回來她早就睡覺了。”
3歲的康康對爸爸有兩個印象――“電腦”、“打的”。“周末帶孩子我必到場,想要康爸一人帶小孩是不可能的任務,他嚇都嚇死了,手足無措。”康媽說。
調查顯示,四成媽媽是家庭照顧孩子的責任,三成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僅有二成。“說實話,現(xiàn)在父母都參與孩子生活教育的不多,事業(yè)太忙,好多都是老人養(yǎng)的。如果自己養(yǎng),媽媽參與比較多。”杭州行知小學六年級年級組長周小舜說,班主任們發(fā)現(xiàn),一個班能有1/3的學生爸爸能參與孩子的生活教育,就謝天謝地了。“聽說在一些地方,家長會都被稱為‘媽姐會’。”
早出晚歸,披星戴月是很多為事業(yè)打拼的爸爸的寫照。當然,還有爸爸即使回家也是只顧自己上網和休息,有人認為哄孩子這些婆婆媽媽的事就應該歸老婆干。爸爸在孩子的視線里變成了可望不可及、逐漸模糊的影子。調查顯示,三成的爸爸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在2小時以下。
“一位父親勝過一百位校長”魯迅曾這樣認為,上世紀20年代,中國一批有識之士提出要辦“父范學堂”。而今年3月一份由中日韓美四國青少年研究機構聯(lián)合發(fā)布的《四國高中生權益狀況比較研究報告》卻顯示,中國的孩子比其他三國的孩子更缺乏與父母的溝通,而在選擇傾訴對象時,父親在中國孩子心目中排在第6位,是四個國家中排名最低的,甚至還低于“看不見影”的網友。
2> “男主外,女掌內”有弊端心理學家不建議嚴格劃分父母職責
“父親更能教育孩子獨立、果斷,具冒險精神。母親總想保護孩子,擔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省立同德醫(yī)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方忠告訴記者,“現(xiàn)在有越來越多‘父愛不到位’現(xiàn)象。”
7歲的強強在家里頑皮,埋頭玩電腦的爸爸忍不住吼了一句“等你媽回來,看她怎么收拾你。”強媽有些想不通了,“等你爸回來收拾你”什么時候開始變成“等媽媽”了。“其實缺位不僅體現(xiàn)在放手上,有些爸爸甚至會帶來更壞的情緒。比如打罵孩子。”臺灣著名心理學家張怡筠告訴記者。
媽媽奶奶外婆的喂養(yǎng),女老師的教育……“女性環(huán)境中成長正面的影響是,孩子情感細膩,情緒敏感度高。”張怡筠分析。但是隨之而來還有負面效果。徐方忠說,“性格上會有些怯懦,甚至還會娘娘腔’。”
那么經常跟爸爸在一起的孩子,是不是真的更優(yōu)秀呢?“能夠應對進退,抗壓能力強,情緒控制能力也比較好。”張怡筠說,“父母都應該承擔起‘情商教練’的職責。”母親常常扮演的是關心與支持的角色,而父親則是一個勇敢堅強自信的形象。“當然這個角色也可以互換。”張怡筠表示,“男主外,女主內”絕不是心理學家的本意。“父母都是一起承擔,缺一不可。”徐方忠強調,“在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期,‘陰陽平衡’才是最重要的。”
國外聲音
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美國愛家協(xié)會的資深講員Glenn T. Stanton認為,父親的角色參與,會讓孩子更有同情心、更健康,也更容易成功,就連做功課思想集中、不容易與老師產生矛盾等,都與父親密切相關。他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相對于由母親單方面教育的孩子來說,有父親參與教育的孩子,他們的發(fā)展要好50%。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這項調查是他們持續(xù)15年進行跟蹤調查所得出的結果。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