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戀”是一種流行病嗎?
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吉恩•特溫奇和基思•坎貝爾更宣稱:自戀時代來臨了。
如果說甲型H1N1流感是近日蔓延最快的軀體流行病,那么“自戀”應該算是近年風頭最勁的一種心理流行病。據(jù)《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周刊近日報道,比比皆是的過分自愛、不顧他人感受的個性品質,已使美國社會即將蛻變成為極端自我主義的王國。
自戀是一劑毒藥
自戀可以說是“矯枉過正”的自信。怎么將它與自信區(qū)分開來呢?特溫奇指出,最明顯的一點是,當問及自戀者某些并不存在的事或人名時,他們通常會回答:“對,我確實聽說過。”這其實就是某種程度的自我認知失調。
然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果說自信是心靈陽光,自戀就是為身邊人、社會以及自己預備的一劑毒藥。“短期內自戀會有所幫助———比如在選秀節(jié)目《美國偶像》中,自戀者更容易成功———但無論是對大多數(shù)職業(yè)而言,還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自大狂由于不顧他人感受、破壞他人的價值感,不可能討人喜歡。”特溫奇說,在順風順水時自戀者能如魚得水,一旦遭遇“滑鐵盧”就像脆弱的玻璃人。另外,過度自信也是導致金融危機的原因之一。
炫耀羽毛成習慣
那么,自戀主義為什么愈演愈烈呢?特溫奇指出了四個原因。
父母教養(yǎng)。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十分普遍,過度關注和贊美的教養(yǎng)方式很容易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名人效應。在各大媒體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名人,他們像炫耀羽毛的孔雀一樣展示自己的美貌和名牌,這種自戀情結極具感染力。
網(wǎng)絡影響。眾多的博客、交友網(wǎng)站都在鼓勵人們夸大其個性中自戀的部分,久而久之,人們在現(xiàn)實中也習慣夸大自己。
信用擴大。信用卡的普遍使用,夸大了人們的實際能力,這也會助長自我陶醉的情緒。
從小防治最有效
那么,該如何阻止自戀的流行呢?特溫奇并不鼓勵大家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而是建議父母們改善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首先,肯定孩子時要注意方法。比如夸孩子“最棒”,就相當于告訴孩子比別人都強,這可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大情結。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超越今天的自己就是成功”。
其次,在滿足孩子的需要時,父母應該掌控局面。對兩三歲的孩子來說,開放性的問題相當于把控制權拱手相讓,如“今晚想吃什么?”孩子一定會說“肯德基”。最好給他們有限的選擇權,比如直接問他們想吃雞肉還是吃魚。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