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 乘人之喜
只要有喜事,中國人總要慶賀一番,讓“有喜”的人出出血。哪怕是工資漲了一級,也要請同部門的人吃上一頓。這或許有點“乘人之喜”的意味。有些商家也會趁人們有喜事的時候漫天要價,但人們也不會一味地去講價而耽誤辦事。
中國人為什么喜歡“趁人之喜”?怎樣的心理特點驅使人們?nèi)ミ@樣做呢?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的華道云教授。
交往需要使“乘人之喜”盛行
華道云指出,喜歡熱鬧,與朋友交往是人固有的心理需求,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閑暇時間大多在自己家里休息,看電視、上網(wǎng)和玩游戲,過去下班后互相串門的形式越來越少,即使到了春節(jié),拜年和互相走動的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打電話或者發(fā)短信問候。這無形中使人們的交往需要產(chǎn)生了欠缺。一種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下意識地用其他的方式來補償。傳統(tǒng)的交往方式少了,人們自然而然地會以新的方式交往、聯(lián)系。這樣,以喜事為由頭慶賀一番,大家聚一聚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
在市場經(jīng)濟越來越發(fā)達,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人們都希望多結交一些朋友,為自己的事業(yè)多開辟一條道路。聚會是認識朋友的很好場合,為了事業(yè),人們也越來越喜歡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聚會。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淡化,也為“乘人之喜”抬頭提供了機會。以俄羅斯為例,俄國人熱情奔放,很喜歡聚會。他們找各種各樣的噱頭來與朋友聚會。每個人過生日,都會邀請很多朋友來熱鬧一下,如果圈子里實在沒有人過生日了,他們就會一起來過列寧誕辰紀念日,斯大林誕辰紀念日等等。而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是,年輕人的生日一般是不受重視的,等到兒孫滿堂的時候,才會慶賀生日,這也使年輕人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受重視的程度遠不如前,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年也只有一個春節(jié),不像西方有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等。這樣,人們有喜事的時候,就會像過節(jié)一樣,慶賀一番,滿足喜歡熱鬧,向往快樂的心理需求。
中國人重感情,喜歡在有喜事時回報
華道云認為,從民族心理特點來講,中國人是非常重感情的,在有喜事的時候,高興之余,首先會想到支持、幫助和鼓勵過他的人,愿意在自己成功的時候給他們回報。請客吃飯,既能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又能加強溝通,人們當然對此就會樂此不疲。 凡是幫助別人的人,對自己所幫助的人一定是真誠的,得到邀請的時候,一般都會欣然前往,與有喜事的人共同慶賀。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有喜事邀請朋友來而朋友不來,將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為了不掃興,被邀請的人都會欣然前往。這也助長了人們“乘人之喜”習慣的形成!抖Y記》說:“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可見,我國自古就有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人們有了喜事,會請朋友來慶祝。大家一起熱鬧一下,都會感覺很快樂。等被邀請的人有了喜事,如果不邀請朋友來慶祝,在人們看來就是“來而不往”,很難被接受。前些年,人們的生活都不富裕,互相邀請聚會就會少一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有了聚會慶祝的條件,這種風氣就盛行起來。
商家利用中國人愛吉利的心理來“乘人之喜”
西方人討厭數(shù)字“13”,而中國人喜歡數(shù)字“6”“8”和“9”。商家抓住了國人的這種心理,就在價格上大做文章。比如結婚慶典的費用會設置為6666,8888或9999,人們?yōu)榱藞D吉利,就不去講價。再如買結婚鉆戒,人們會認為價格打折是不吉利的,就好像愛情和婚姻也打了折扣,因此會自愿“上鉤”。
人在喜慶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很急于慶賀一下,忽略了價格的原因,沖動消費。只要價格能承受,不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也會作出消費的選擇。商家利用了人們這種心理,漫天要價,使喜慶消費的價格居高不下!
中國人為什么喜歡“趁人之喜”?怎樣的心理特點驅使人們?nèi)ミ@樣做呢?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天津大學心理研究所的華道云教授。
交往需要使“乘人之喜”盛行
華道云指出,喜歡熱鬧,與朋友交往是人固有的心理需求,但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閑暇時間大多在自己家里休息,看電視、上網(wǎng)和玩游戲,過去下班后互相串門的形式越來越少,即使到了春節(jié),拜年和互相走動的也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打電話或者發(fā)短信問候。這無形中使人們的交往需要產(chǎn)生了欠缺。一種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們就會下意識地用其他的方式來補償。傳統(tǒng)的交往方式少了,人們自然而然地會以新的方式交往、聯(lián)系。這樣,以喜事為由頭慶賀一番,大家聚一聚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多。
在市場經(jīng)濟越來越發(fā)達,競爭日益白熱化的今天,人們都希望多結交一些朋友,為自己的事業(yè)多開辟一條道路。聚會是認識朋友的很好場合,為了事業(yè),人們也越來越喜歡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聚會。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淡化,也為“乘人之喜”抬頭提供了機會。以俄羅斯為例,俄國人熱情奔放,很喜歡聚會。他們找各種各樣的噱頭來與朋友聚會。每個人過生日,都會邀請很多朋友來熱鬧一下,如果圈子里實在沒有人過生日了,他們就會一起來過列寧誕辰紀念日,斯大林誕辰紀念日等等。而中國的傳統(tǒng)習慣是,年輕人的生日一般是不受重視的,等到兒孫滿堂的時候,才會慶賀生日,這也使年輕人的交往需要得不到滿足。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受重視的程度遠不如前,重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年也只有一個春節(jié),不像西方有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等。這樣,人們有喜事的時候,就會像過節(jié)一樣,慶賀一番,滿足喜歡熱鬧,向往快樂的心理需求。
中國人重感情,喜歡在有喜事時回報
華道云認為,從民族心理特點來講,中國人是非常重感情的,在有喜事的時候,高興之余,首先會想到支持、幫助和鼓勵過他的人,愿意在自己成功的時候給他們回報。請客吃飯,既能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又能加強溝通,人們當然對此就會樂此不疲。 凡是幫助別人的人,對自己所幫助的人一定是真誠的,得到邀請的時候,一般都會欣然前往,與有喜事的人共同慶賀。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有喜事邀請朋友來而朋友不來,將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為了不掃興,被邀請的人都會欣然前往。這也助長了人們“乘人之喜”習慣的形成!抖Y記》說:“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可見,我國自古就有禮尚往來的傳統(tǒng)。人們有了喜事,會請朋友來慶祝。大家一起熱鬧一下,都會感覺很快樂。等被邀請的人有了喜事,如果不邀請朋友來慶祝,在人們看來就是“來而不往”,很難被接受。前些年,人們的生活都不富裕,互相邀請聚會就會少一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有了聚會慶祝的條件,這種風氣就盛行起來。
商家利用中國人愛吉利的心理來“乘人之喜”
西方人討厭數(shù)字“13”,而中國人喜歡數(shù)字“6”“8”和“9”。商家抓住了國人的這種心理,就在價格上大做文章。比如結婚慶典的費用會設置為6666,8888或9999,人們?yōu)榱藞D吉利,就不去講價。再如買結婚鉆戒,人們會認為價格打折是不吉利的,就好像愛情和婚姻也打了折扣,因此會自愿“上鉤”。
人在喜慶的時候,往往也會因為很急于慶賀一下,忽略了價格的原因,沖動消費。只要價格能承受,不管是否真的物有所值,也會作出消費的選擇。商家利用了人們這種心理,漫天要價,使喜慶消費的價格居高不下!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