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北京“非典后”
北京登記有非典后遺癥患者約300人;民間調(diào)查顯示80%因病離崗,60%家庭變故
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郁,幾乎是非典后遺癥患者的普遍狀態(tài)。這個群體一直未進入公眾視野,直到國際殘疾日后央視“新聞1+1”報道:他們活得艱辛。
長期以來,非典后遺癥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憂患中,他們生活在封閉的小圈子里。
幾年來,政府也做了諸多努力,包括定點免費治療及進行生活補助。但“非典后”依然對未來恐懼,他們擔心疾病的發(fā)展,擔心喪失生活能力,而因“非典后”具家族性特征,他們也擔心誰來照顧患病的家人……
他們還在想著辦法,找尋著過得更好的希望。
暗夜的酒館很安靜,幾杯下去,酒精的作用讓方渤有些漂浮。
9月28日,這個患有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的中年人,試圖猜想如沒有非典后遺癥,他現(xiàn)在會過著怎樣一種生活。許多的鏡頭在他腦海里放大。
回憶和猜想讓他不安、焦躁。他砸碎了酒瓶,用玻璃片兒,朝著腦門戳了下去……
目前在醫(yī)院等待手術(shù)(右肩肱骨頭清創(chuàng))的方渤,腦門上有個明顯的疤痕。
“群”里其他人聽說了方渤自殘的事,沒有太多驚訝,幾年過來,他們都深刻體會過這種絕望的感受。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非典后遺癥患者。
重新成為病人
作為“死里逃生”的非典患者,方渤一度“沉醉”,直到半年后腿疼癥狀出現(xiàn)
六年前,2003年的北京,被非典包圍。
方渤是成功突圍的人。
患了非典的方渤,在東直門醫(yī)院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當年6月,治愈出院。
門診樓上大幅祝賀患者康復的標語、家屬手捧鮮花感謝醫(yī)護人員,這樣的畫面,至今深印在方渤腦海里。
那段時間,他是媒體的“寵兒”。作為“被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他還上了王志采訪的“面對面”。
時至今日,自豪感還時不時會在語氣等細節(jié)中顯現(xiàn)。
從視頻資料看,當時的他顯得年輕、健康。他甚至有些俠義:聽說治愈者的血清對研究有幫助,他拉著全家人去捐。他還簽署了協(xié)議,死后捐獻眼角膜及遺體。
“那個時間段里,我是名人,活過來了,總想回饋。”方渤回憶說。
變化出現(xiàn)在半年后。
半年后,他感覺腿疼,呼吸不暢,去醫(yī)院一查,發(fā)現(xiàn)是因激素過量使用而導致的非典后遺癥。
方渤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個體。2004年北京市政府對非典治愈者進行篩查,登記注冊,這群人自發(fā)聚集了起來。方渤認識了張金萍等病友。
有癥狀共性的“群”
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以及抑郁癥,是他們這個群體的“共性”
張金萍的遭遇,如同方渤故事的重演。
2003年5月8日,張金萍出院。她現(xiàn)在回憶認為,那可能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死里逃生,心存感激。但這種幸福,只持續(xù)了兩天。
兩天后,疾病重新襲來。她先是眼睛干澀,視力退化,隨后出現(xiàn)了呼吸急促的問題,心腦血管也出現(xiàn)問題。
自此之后,她開始因各種疾病癥狀而轉(zhuǎn)輾于醫(yī)院。后來北新橋六院的醫(yī)生提醒說,不會是非典后遺癥吧?去照一個核磁。
“有癥狀的一查一個準,都是骨壞死。”方渤說。他目睹了不少非典康復者被確診股骨頭壞死的過程。
“非典后”的群體,其他人的經(jīng)歷與張金萍大同小異。
目前北京市登記在冊的非典后遺癥患者約300人,包括章瑋、楊志霞、李朝東、李桂菊、王春秀、邊幻云……
他們自身有不同癥狀,但有兩樣共同,一是股骨頭壞死———實心的圓球變成中空,稍微有壓力,即使是人的重量,也會讓骨頭無法支撐而塌陷;二是肺纖維化,炎癥導致肺部腫脹,成為一個布滿傷疤的氣球,外壁厚重,沒有彈性,收縮困難,導致呼吸不暢。
骨壞死、肺纖維化、抑郁,幾乎是非典后遺癥患者的普遍狀態(tài)。這個群體一直未進入公眾視野,直到國際殘疾日后央視“新聞1+1”報道:他們活得艱辛。
長期以來,非典后遺癥患者生活在疾病折磨和心理憂患中,他們生活在封閉的小圈子里。
幾年來,政府也做了諸多努力,包括定點免費治療及進行生活補助。但“非典后”依然對未來恐懼,他們擔心疾病的發(fā)展,擔心喪失生活能力,而因“非典后”具家族性特征,他們也擔心誰來照顧患病的家人……
他們還在想著辦法,找尋著過得更好的希望。
暗夜的酒館很安靜,幾杯下去,酒精的作用讓方渤有些漂浮。
9月28日,這個患有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的中年人,試圖猜想如沒有非典后遺癥,他現(xiàn)在會過著怎樣一種生活。許多的鏡頭在他腦海里放大。
回憶和猜想讓他不安、焦躁。他砸碎了酒瓶,用玻璃片兒,朝著腦門戳了下去……
目前在醫(yī)院等待手術(shù)(右肩肱骨頭清創(chuàng))的方渤,腦門上有個明顯的疤痕。
“群”里其他人聽說了方渤自殘的事,沒有太多驚訝,幾年過來,他們都深刻體會過這種絕望的感受。
他們是一個特殊的“群”———非典后遺癥患者。
重新成為病人
作為“死里逃生”的非典患者,方渤一度“沉醉”,直到半年后腿疼癥狀出現(xiàn)
六年前,2003年的北京,被非典包圍。
方渤是成功突圍的人。
患了非典的方渤,在東直門醫(yī)院接受糖皮質(zhì)激素治療,當年6月,治愈出院。
門診樓上大幅祝賀患者康復的標語、家屬手捧鮮花感謝醫(yī)護人員,這樣的畫面,至今深印在方渤腦海里。
那段時間,他是媒體的“寵兒”。作為“被成功治愈的非典病患”,他還上了王志采訪的“面對面”。
時至今日,自豪感還時不時會在語氣等細節(jié)中顯現(xiàn)。
從視頻資料看,當時的他顯得年輕、健康。他甚至有些俠義:聽說治愈者的血清對研究有幫助,他拉著全家人去捐。他還簽署了協(xié)議,死后捐獻眼角膜及遺體。
“那個時間段里,我是名人,活過來了,總想回饋。”方渤回憶說。
變化出現(xiàn)在半年后。
半年后,他感覺腿疼,呼吸不暢,去醫(yī)院一查,發(fā)現(xiàn)是因激素過量使用而導致的非典后遺癥。
方渤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不是個體。2004年北京市政府對非典治愈者進行篩查,登記注冊,這群人自發(fā)聚集了起來。方渤認識了張金萍等病友。
有癥狀共性的“群”
股骨頭壞死、肺纖維化以及抑郁癥,是他們這個群體的“共性”
張金萍的遭遇,如同方渤故事的重演。
2003年5月8日,張金萍出院。她現(xiàn)在回憶認為,那可能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死里逃生,心存感激。但這種幸福,只持續(xù)了兩天。
兩天后,疾病重新襲來。她先是眼睛干澀,視力退化,隨后出現(xiàn)了呼吸急促的問題,心腦血管也出現(xiàn)問題。
自此之后,她開始因各種疾病癥狀而轉(zhuǎn)輾于醫(yī)院。后來北新橋六院的醫(yī)生提醒說,不會是非典后遺癥吧?去照一個核磁。
“有癥狀的一查一個準,都是骨壞死。”方渤說。他目睹了不少非典康復者被確診股骨頭壞死的過程。
“非典后”的群體,其他人的經(jīng)歷與張金萍大同小異。
目前北京市登記在冊的非典后遺癥患者約300人,包括章瑋、楊志霞、李朝東、李桂菊、王春秀、邊幻云……
他們自身有不同癥狀,但有兩樣共同,一是股骨頭壞死———實心的圓球變成中空,稍微有壓力,即使是人的重量,也會讓骨頭無法支撐而塌陷;二是肺纖維化,炎癥導致肺部腫脹,成為一個布滿傷疤的氣球,外壁厚重,沒有彈性,收縮困難,導致呼吸不暢。
相關(guān)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yù)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guān)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