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孩子心理的牢騷話
從寶寶降臨媽媽肚子里那天起,媽媽就對寶寶充滿無限疼愛。然而當寶寶把媽媽弄得筋疲力盡,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會對寶寶出言不遜。媽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責罵,在寶寶心中可能會留下深深的傷痕,所以媽媽出口前一定要三思。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避免以下最常見的牢騷:
一、否定寶寶人格
“煩死了,自己去玩!”“笨!”“你怎么這么笨!”媽媽往往以大孩子的標準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媽媽帶著寶寶到親戚或鄰居家玩,寶寶不愿叫“阿姨”,媽媽就會責怪說:“這孩子怎么這么沒用,叫一聲阿姨都不會。”雖然是對別人說的,可是寶寶都聽在心里。
正確方法:如果寶寶有能力而沒有做好,媽媽也須耐心指導(dǎo),而不是責罵。
二、影響孩子對媽媽的信賴
“我才不要你!”“把你送給別人!”“再不好好吃飯,媽媽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給別人做兒子。”這類話會讓寶寶懷疑媽媽為什么不愛他。
寶寶被媽媽罵了幾句,一氣之下跑出家門,媽媽追到家門口,生氣地對著寶寶喊:“你給我回來,不回來是吧,那以后永遠不要回來了。”這類話聽多了,寶寶心理會產(chǎn)生陰影,以后可能真的要離家出走。
正確方法:寶寶有時候是需要小小的懲罰來糾正不良習(xí)慣或錯誤,但媽媽的懲罰不能讓寶寶對媽媽的愛產(chǎn)生懷疑,只要讓寶寶知道他的行為是不對的就可以了。
三、嚇唬寶寶,導(dǎo)致寶寶不安
“我告訴老師去!”寶寶對老師很敬重,更不敢像對媽媽一樣對老師撒嬌,媽媽喜歡利用寶寶這一害怕心理對寶寶施壓。
孩子一做錯事就說“叫警察叔叔把你帶走”,孩子會懷疑自己是個壞孩子,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
正確方法:寶寶做錯事情,媽媽應(yīng)及時幫他糾正,并稱贊他是個好孩子。
四、不顧寶寶的能力,提出過分的要求
“快一點!”“動作快一點,媽媽還要上班呢。”其實寶寶動作慢不是他的錯,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快。
“再做好一點!”在寶寶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經(jīng)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媽媽眼里,還是沒有達到要求。
“連這個也不會!”寶寶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做。責罵多了,寶寶會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正確方法:媽媽花時間去了解寶寶的能力,在讓寶寶做之前,把事情與寶寶的能力進行對照。如果寶寶能做而不做,媽媽應(yīng)進行勸導(dǎo);如果超出寶寶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要勉強,小心適得其反。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xué)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xué)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yù)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guān)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