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侮辱總會刻骨銘心
為何我們對曾經(jīng)遭受的侮辱會刻骨銘心,幾十年也揮之不去?為何在政治競選活動中“抹黑運動”比“形象工程”威力更大?
這并不是因為心胸狹窄,而是由于齷齪的事情給人的大腦造成的震撼更大。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卡喬波博士說,人的大腦有個“消極偏好”機制,使得大腦對令人不快的消息更為敏感。在大腦剛開始處理信息時,這種偏好機制就在無意識狀態(tài)下自動運行了。
卡喬波博士做過很多實驗。他讓被試者看三種類型的圖片:一種能激起積極情感(如比薩餅);一類能激發(fā)消極情感(如傷疤臉、死貓);另一種能產(chǎn)生中性情感(如盤子、電吹風)。與此同時,他把這3種情況下被試者大腦皮層的電活動記錄下來。實驗結果表明,大腦對消極類刺激物的反應更強烈。比起好消息,壞消息對人情緒的影響更重。
心理學家分析指出,在進化過程中,人類為了免遭傷害,具備了對負性信息做出強烈反應的能力。人類只有避開災禍,才能生存下來。慢慢地,大腦發(fā)展了一套機制,能無意識地注意危險信號,從而采取措施避開災難。
大腦的這套對負性信息敏感的內(nèi)在機制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中發(fā)揮著作用。比如說,在婚姻生活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婚姻均衡系統(tǒng)”的存在,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家戈特曼博士發(fā)現(xiàn),由于人對壞的信息感受強烈,夫妻之間至少要讓積極的情感互動達到消極情感互動的5倍,婚姻才可能穩(wěn)定地持續(xù)下去。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小而頻繁的積極行為才能使天平的指針向幸福的方向傾斜。一次性的、重大的積極行為,比如給對方舉辦一場生日宴會,并不能消除受到的傷害,生活需要不斷地、慢慢地滋潤對方。
相關文章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