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的六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個性,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免不了會有坐不注做事拖沓、不易與周圍人相處、見到陌生人就很畏縮、害羞或是罵人、打架、不完成作業(yè)、不遵守紀律等不良行為。當孩子有不良行為時,家長如果不及時給予糾正和矯正,這對小孩子將來的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那么家長在糾正和管理孩子不良行為時一般應(yīng)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不良行為一:發(fā)脾氣
對策:“隔岸觀火、走為上”
多數(shù)家長都會碰到孩子發(fā)脾氣的問題,特別是在孩子兩三歲剛開始具有獨立性、想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時。一般來講,孩子發(fā)脾氣的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每個孩子養(yǎng)成發(fā)脾氣習慣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有時候孩子發(fā)脾氣僅僅是因為過度疲勞或受了刺激。但不管孩子為什么發(fā)脾氣,家長都必須讓孩子明白這種行為是毫無意義的,發(fā)脾氣也不能幫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責任。
幫助孩子擺脫發(fā)脾氣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對其置之不理。因為孩子發(fā)脾氣的目的是想得到家長的注意。如果家長不理他,孩子就會意識到發(fā)脾氣沒有什么用。除此外,家長也可以對孩子進行適當勸說,當孩子不再發(fā)脾氣時,家長也要當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不良行為二:毀壞東西
對策:“偷梁換柱”
孩子毀壞東西的原因很多,一般而言,孩子毀壞東西往往都是無心的,僅僅是因為他們精力過剩,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具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很想弄清楚某件物品的工作原理和材質(zhì),于是他們就將物品拆開來,并不是想損壞,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再弄好而已。
對此,家長應(yīng)該根據(jù)孩子的行為類型來選用策略,一是不要給孩子過多的玩具或是過于復(fù)雜的玩具;二是約束過分好動的孩子,在家里劃出不允許孩子隨便出入的范圍,同時也獎勵孩子的小心行為;三是可以給孩子找一些替代物。
不良行為三:害羞
對策:“欲擒故縱”、“拋磚引玉”
孩子在某種程度上不愿意講話是相當正常的。孩子的世界很有限,對大人來說很自然的事情,對他們而言卻還很陌生。另外,一些社交禮節(jié)尚未在孩子那里得到承認,孩子對見父母的朋友毫無興趣,甚至不想同這些陌生人打招呼。
針對上述情況,家長不能強迫孩子講話,但是可以用一些“曲線”、委婉的方法增加孩子說話的可能性。比如,家長可以事先做好安排,為孩子同別人相遇做些準備。平時也可以多花一些時間教孩子在新場合中同陌生人講話。不要很突然地就把孩子置于眾目睽睽之下,孩子需要時間興奮起來,家長越少讓孩子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他的感覺會越好。
不良行為四:愛打架
對策:“釜底抽薪”、“擒賊擒王”
愛打架的孩子有多種情況,有些孩子不會克制自己,有些孩子是因為缺乏社交技巧,也有些孩子是想用拳頭樹立自己在同伴中的權(quán)威,還有的僅僅是模仿別人。
家長在教育和管理孩子時,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
1、正面指導(dǎo)。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在碰到爭執(zhí)時怎樣做,比如可以對同伴講講道理。
2、態(tài)度要冷靜。孩子們發(fā)生爭吵時,讓他們做一次深呼吸,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說明爭吵的理由,千萬不要隨便就罵孩子,然后請孩子自己提出解決的方法。
-
有正確的自我觀念 心理更健康心理健康是如今很多人都追求的,但是現(xiàn)實中我們總是會受到來自各方各面的人的壓力,因此心理健康就很難維持。尤其是青少年,更容
-
青少年好勝虛榮心理要克制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理誤區(qū),很多孩子正是因為這樣才會患上一些心理疾病。如今,青春期的孩子為什
-
90后大學(xué)生 容易踏入心理陷阱90后這一代人,沒有70后的樸實,沒有80后的沖勁,給人一種十分叛逆的感覺。很多90后的大學(xué)生從來都不注重心理健康,很容易走進心
-
家長要預(yù)防孩子青春期社交障礙我們每天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會和比人打交道,這樣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社交。但是,諸位有沒有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的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
-
處在青春期 怎么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每個人都會有青春期,青春期和情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和心理健康有關(guān)聯(lián)的。因為,處在青春期的時候,自己的情
